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八、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婴幼儿阴道炎常见于5 岁以下幼女,多与外阴炎并存。

(一)病因及病原体

由于婴幼儿的解剖特点(幼女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生理特点(新生儿出生2~3 周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阴道内pH 上升)及不良卫生习惯(外阴不清、大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等,容易发生炎症。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此外,淋病奈瑟菌、滴虫、白假丝酵母菌也为常见病原体。病原体常通过患病母亲或保育员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临床上多由母亲发现婴幼儿内裤上有脓性分泌物而就诊。部分患儿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若有小阴唇粘连,可出现尿流变细或分流。检查可见外阴及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病变严重者,外阴表面可见溃疡,小阴唇可发生粘连,遮盖阴道口或尿道口,有时将其误诊为生殖器畸形。在检查时还应做肛诊排除阴道异物及肿瘤。

(三)诊断

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采集病史常需详细询问女孩母亲,同时询问母亲有无阴道炎病史,结合症状及查体所见,通常可做出初步诊断。用细棉拭子或吸管取阴道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必要时行细菌培养。

(四)治疗

治疗原则为:①保持外阴清清、干燥,减少摩擦。②针对病原体选择相应抗生素治疗。③其他相应处理,有蛲虫者,给予驱蛲治疗;有阴道异物者及时取出异物;对小阴唇粘连者。外涂雌激素软膏后多可松解。

(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