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孕期从食物中摄取铁的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约占妊娠合并贫血的95%,与妇女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可达50%以上。严重贫血者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的补铁十分重要。

妇女因月经血量的丢失,以及摄入铁的相对不足,多数在非孕期即已存在储备铁的缺乏。妊娠后妇女对铁的需要量较孕前有很大增加,整个孕期约需铁100 mg。虽然妊娠期机体对铁的吸收率逐渐升高,至妊娠末期铁的吸收率更可高达40%,但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铁量仍不能满足妊娠的需求,若不注意及时补铁加以纠正,则很容易耗尽储备铁而出现贫血。

(一)贫血对妊娠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轻度贫血不会对孕妇造成太大影响,但当贫血严重,特别是血红蛋白<60 g/L 时,可因心肌缺氧而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贫血还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增加。另外,孕妇严重贫血时对分娩和手术的耐受力大大下降,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抵抗力下降还可导致产褥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

Liao QK 等研究发现妊娠妇女体内铁储量下降时,胎盘微绒毛膜处的铁蛋白受体的表达会增加,并以此来维持母胎之间铁的动态平衡。因此一般情况下,胎儿缺铁不会太严重,仅当孕妇在重度贫血时可能因胎盘供氧不足而导致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早产、死胎等。Lewis RM 等研究发现缺铁小白鼠的胎盘绒毛总表面积和绒毛长度密度均有明显的减少,从而导致胎盘发育滞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病史:既往已经存在贫血史;月经偏多或经期延长等病史;妊娠早期剧烈呕吐、胃肠功能不良等所致的营养缺乏史。

(2)症状:轻者症状不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食欲缺乏等,甚至是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3)体征:可以出现眼睑、甲床、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缺乏光泽、粗糙,长期贫血者可见反甲、指甲脆而易裂,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口炎、舌炎等。

2.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血涂片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改变,血红蛋白<110 g/L,红细胞<3.5×1012/L,血细胞比容<0.30,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异常。

(2)血清铁:<6.5μmol/L,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3)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呈轻度或中度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小,胞质少,铁颗粒少。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多无异常。

3.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相鉴别,一般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典型的血象、骨髓象等鉴别并不困难,应警惕几种贫血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孕前,以及孕期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豆类、蛋类等。积极纠正慢性失血性疾病,如寄生虫病等。补充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的药物和食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2.药物治疗

(1)补充铁剂:硫酸亚铁0.3 g,每日3 次口服,同时服用维生素C 0.1 g 或10%稀盐酸2 mL 可更有效地促进铁的吸收;10%枸橼酸铁胺20 mL,每天3 次口服;富马酸铁0.2 g,每日3 次口服;右旋糖酐铁50 mg 肌内注射,每日注射或隔日注射一次。

(2)输血:重度贫血的孕妇,足月接近分娩或需紧急终止妊娠时,需少量、多次输新鲜血,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伴随心功能不全者可以输压积红细胞代替新鲜血。

(3)产时及产后的处理:临产后应积极备血,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产程,防止产程延长;宫口开全后可行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即可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出血较多时,若血压不高可肌内注射麦角新碱0.2 mg;必要时输新鲜全血,产后需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