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

一、产科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

(一)休克的定义

休克是由于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使全身组织及脏器的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各重要脏器发生代谢性及功能性严重障碍的综合征。休克可以发生在各种疾病过程中,在孕产妇中,妊娠与分娩过程亦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及并发症,严重时发生休克,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甚至死亡。产科休克是产科临床中一项最突出的紧急情况,是威胁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非妊娠相关的休克相比,产科休克在病因、病理和处理上的某些独特性值得重视。

(二)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发病随病因而异,但其临床表现及生理功能障碍基本相同,由致病因素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机体组织供氧、需氧失衡的病理状态。以下四种引起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可以单独或合并存在。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血管内容量是血流动力学的基础。失血性休克由于出血而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感染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则由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使血浆物质渗入组织间隙,循环血量分布异常而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排量明显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等。各类休克的共性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排量降低、组织供氧减少而需氧增加等。

微循环是执行循环系统功能的最基层结构,担负向全身组织细胞供氧和排出CO2、输送养料及排出废物等功能,其由小动脉、微动脉、中间微动脉、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动静脉通道、直接通道等组成。真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其血容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5%~10%。休克时,出现微循环障碍:大量真毛细血管开放,大量血液积聚,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休克早期,代偿性出现大量的儿茶酚胺的释放,引起微动脉和微静脉的收缩和痉挛,血压回升,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同时也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的阻力增加,使微循环灌注不足,毛细血管内压下降,体液向血管内转移。从机体其他处来的去甲肾上腺素还使细小静脉收缩,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回流受阻,加之局部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血液浓缩,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剧减,动脉压下降。

2.血管运动张力丧失

休克发生后,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血管运动张力失调。失血性休克早期以血管收缩物质占优势,而休克晚期则以血管扩张物质起主要作用。在感染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存在广泛的炎性反应,而神经源性休克则存在交感神经运动的丧失,这些均可引起血管运动张力失调,从而导致血管扩张和外周血管张力降低。

3.心排血量不足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血流动力学的原动力。影响心排血量的主要因素为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失血性休克因血容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导致前负荷不足,形成继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感染性休克可因代偿机制出现高动力型休克,此时心排血量虽增加,但最终因代偿失调而致心排量减少。在心源性休克中,心排量不足可由心脏内源性缺陷,如心肌病、心瓣膜狭窄或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所引起。而在阻塞性休克,则可由于广泛性肺栓塞等疾患使心脏充盈受到机械性的阻塞,而导致心排量不足。

4.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休克是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因素。全身循环障碍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会引起各组织器官细胞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能量代谢的障碍,还可以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其结果可造成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尤以肺、肾和凝血系统最为重要;微循环功能障碍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易激活凝血系统而形成DIC,DIC 的形成使各器官组织细胞进一步发生严重缺氧、变性、坏死,进而脏器功能损害加重;而当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出现功能障碍时,又可使休克状况加重。若MODS 处理不当、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三)产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及特点

产科休克是指发生在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与妊娠及分娩直接有关的休克,是产科临床中一项最突出的紧急情况,是威胁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非妊娠相关的休克相比,产科休克在病因、病理和处理上的某些独特性值得重视。产科休克的常见类型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休克常见的原因,也是孕产妇死亡中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羊水栓塞虽不多见,但可以引起产科过敏性休克伴凝血功能障碍,并导致失血性休克;孕妇具有患各种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高危险性,例如化脓性肾盂肾炎、感染性流产、长时间破膜后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及手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等。增大的妊娠子宫,尤其在胎膜早破,或宫口开大胎膜破裂后,为细菌进入创造了条件;坏死的胎盘残留,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产后母体抵抗力低下,一旦合并感染,机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并发感染性休克;产妇在采用区域性麻醉进行分娩镇痛时,偶有麻醉药剂量过量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全脊髓阻断,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另外,分娩时产道的特殊损伤、子宫内翻,也因子宫韧带的牵拉而致神经源性休克等。产科休克患者严重者多存在混合性休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伴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合并心源性休克等,这些混合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常是各类休克症状的综合,给治疗带来困难。但孕产妇循环血容量和血管外液量显著高于非妊娠期妇女,且呈高凝状态,使孕产妇对失血的耐受力较强,且由于患者年轻,多无基础疾病;病变多局限于生殖器官及相邻区域,利于及时去除病因,为尽快控制休克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