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五、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预防VIN 向恶性转化。选择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以下3 个因素:①患者因素,包括年龄、症状、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随诊情况、心理状态等。②疾病有关因素,病灶的病理类型、大小、数量、位置、发生浸润的风险,病变是否侵犯黏膜及阴毛生长区。③治疗疗效,对于外阴外观、结构、功能的影响。

(一)局部药物治疗

可采用抗病毒、化疗、免疫治疗药物外阴病灶涂抹。①1%西多福韦:广谱抗DNA 病毒药物。②5%咪喹莫特。③5% 5-氟尿嘧啶软膏(5-FU)。④干扰素凝胶等。

(二)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排除浸润癌。浸润癌高危者与溃疡者禁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物理治疗主要有激光汽化、激光切除、冷冻、电灼,以及光动力学治疗。治疗后能保留外阴外观,尤其适用于累及小阴唇或阴蒂的病灶,多用作年轻患者病灶广泛时的辅助治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在于将病灶完全切除并对病灶进行彻底的组织病理学评定。术式包括以下几种。

1.局部扩大切除

适用于病灶局限者。外阴两侧的病灶切除范围应在病灶外0.5~1.0 cm 处。手术时切除组织边缘需行冰冻切片以确定无残留病灶。若无病灶累及,可保留阴蒂及其正常功能。

2.外阴皮肤切除

适用于年轻患者。切除部分或全部外阴和会阴的皮肤,保留皮下组织,维持外阴形态,缺损区需大腿或臀部皮肤移植,该方法可较满意地维持外阴的结构和功能。

3.单纯外阴切除

适用于治疗老年、广泛性VIN 病变患者,切除范围包括外阴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与根治性手术的区别在于其不需切除会阴筋膜。

综上所述,VIN 的治疗强调个体化。尽管2004 年ISSVD 提出VIN 新分类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尚未有充足的临床研究用以评估、指导各分类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未提出针对2004 年VIN 新分类的治疗规范。但以下几点需要强调:①普通型VIN 与HPV 感染有关,70%~93%的普通型VIN 中可检测到HPV,因此普通型VIN 治疗中应注意HPV 感染的检测、治疗、随诊。普通型VIN 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好于分化型,通常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基本满意。②分化型VIN 不伴有HPV 感染,基本上检测不到HPV。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普通型VIN 差异很大,其经常同时合并有外阴鳞癌。治疗前应仔细检查,除外浸润癌。③约35%的VIN 患者同时有阴道和子宫颈病变,故所有VIN 患者均应行子宫颈刮片检查,并仔细检查阴道、宫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