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过敏性休克

四、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由特异性过敏源引起的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的全身性速发性变态反应,产科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过敏源仍然是药物,其次为不相容的血液制品,另外,目前认为羊水及其成分进入母血引起的类变态反应是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引起变态反应的机制主要为两种,即免疫球蛋白E 中介的变态反应和补体中介的变态反应。在免疫球蛋白E 中介的变态反应中,常见的过敏源为药物,例如抗生素。当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依附于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和组织肥大细胞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E 释放。这些细胞继而释放大量组胺和慢反应物质,引致支气管收缩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外组胺也可引起血管扩张。在短时间内发生一系列强烈的反应,患者出现水肿,喉黏膜水肿,血压降低,心跳加速,呼吸增快和呼吸困难等,也可伴有荨麻疹,鼻尖或眼结膜炎。在补体中介的变态反应中,常见的过敏源为各种血液制品。补体激活可以产生Ⅱ型变态反应(例如血液不相容)或Ⅲ型反应。补体的片段包括C3a、C4a、C5a,为强力的过敏性毒素,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和释放其他一些中介物质,例如细胞激肽,以及凝血系统的活化,结果导致全身性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痉挛和凝血机制障碍。

羊水栓塞近年认为主要是变态反应,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敏性休克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其中心环节是低血压低血氧。羊水进入母血循环后,其有形成分激活体内凝血系统,并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极易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并伴发MODS。

处理过敏性产科休克引起的呼吸及循环衰竭,重点强调生命支持纠正低血压、低血氧,以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呼吸支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给氧,缓解支气管痉挛,必要给予机械通气等。循环支持包括建立有效静脉补液通道,容量复苏,并给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药物,解除肺血管痉挛等。同时积极寻找和去除致敏原,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治疗。监测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防治DIC、防治MODS、预防感染。

产前及产时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在积极孕妇生命支持的同时,重视胎儿宫内安危评估、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的评估及与家人的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