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明显的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软产道或骨产道异常,在产前容易诊断。而多数的异常分娩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一)母亲方面

1.产妇全身衰竭

产程延长,产妇烦躁不安、体力衰竭、进食减少。严重者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肠胀气或尿潴留。

2.子宫收缩力异常

应区别是子宫收缩乏力或过强。临床上多见继发性宫缩乏力,当骨盆狭窄、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时,产程开始一段时间宫缩正常,随着胎头下降受阻,胎头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造成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精神紧张或不适当地应用缩宫素,可出现子宫收缩不协调。如双胎妊娠及羊水过多时,子宫壁过度伸展致使子宫收缩乏力,宫颈水肿或宫颈扩张缓慢、停滞;子宫收缩过强,胎头下降受阻,可发生先兆子宫破裂甚至子宫破裂。

3.胎膜早破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时,先露部与骨盆之间有空隙,前后羊水交通,前羊膜囊受力不均,宫缩时,胎膜承受压力过大而破裂。羊水过多、双胎妊娠、重度宫颈裂伤也容易发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往往是异常分娩的先兆,必须查明有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注意有无脐带脱垂。

(二)胎儿方面

1.胎头水肿或血肿

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时,胎头先露部软组织长时间受产道挤压或牵拉使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胎头水肿(又称产瘤)或头皮血肿。

2.胎头下降受阻

临产后,发现胎头下降受阻,应想到骨盆狭窄、胎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异常、胎头过大、胎儿畸形、子宫痉挛狭窄环等。潜伏期胎头迟迟不入盆,应检查胎头有无跨耻征,警惕宫缩乏力及头盆不称。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1 cm/h 或停留原处,最多见为中骨盆狭窄及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脐带缠绕过紧等。分娩过程中,颅骨缝轻度重叠,有利于胎儿娩出。骨产道狭窄致产程延长时,胎儿颅骨缝过度重叠,表明存在头盆不称。

3.胎儿窘迫

产程延长,尤其第二产程延长,导致胎儿缺氧,胎儿代偿能力下降或失代偿可出现胎儿窘迫征象。

(三)产程曲线异常

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存。

1.潜伏期延长

为潜伏期超过16 小时。

2.活跃期延长

为活跃期超过8 小时。活跃期宫口扩张初产妇<1.2 cm/h、经产妇<1.5 cm/h,提示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

为活跃期宫口扩张停止>4 小时。

4.第二产程延长

初产妇第二产程>2 小时(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时以超过3 小时为标准),经产妇第二产程>1 小时,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5.胎头下降延缓

在宫颈扩张减速期及第二产程时,胎头下降最快。此阶段下降速度初产妇<1.0 cm/h、经产妇<2.0 cm/h,称为胎头下降延缓。

6.胎头下降停滞

减速期后胎头下降停止>1 小时,称为胎头下降停滞。

7.滞产

总产程超过24 小时,称为滞产。

临产后应密切注意产程进展,认真绘制产程图。当产程图中出现产程进展异常情况,积极寻找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