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孕妇于胎动时常感腹痛,孕期检查发现腹围、宫高均较同期妊娠者小,子宫敏感性高,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宫缩,临产后阵痛剧烈,宫缩多不协调,宫口扩张缓慢导致产程延长。常易发生早期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容易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增加围生儿死亡率。上海统计围生儿死亡率,羊水过少者较正常妊娠者高5 倍。因此是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2)羊水过少发生在妊娠早期,胎膜可与胎体粘连,造成胎儿畸形,甚至肢体短缺。若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子宫四周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容易引起肌肉骨骼畸形,如斜视、曲背、手足畸形或胎儿皮肤干燥呈羊皮纸状。现已证实妊娠期胎儿吸入少量羊水有助于胎肺膨胀和发育,羊水过少可致肺发育不全。

(3)有学者认为对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孕妇,在正式临产前已有胎心变化,应考虑羊水过少的可能。

(二)B 型超声诊断法

近年此法对羊水过少的诊断取得很大的进展。B 型超声诊断羊水过少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95%,但其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妊娠28~40 周期间,B 型超声测定最大羊水池与子宫轮廓相垂直深度测量法(AFV)≤2 cm 为羊水过少;≤1 cm 为严重羊水过少。近年提倡羊水指数(AFI)法,此法比AFV 更敏感、更准确。将AFI≤8.0 cm 作为诊断羊水过少的临界值;以≤5.0 cm 作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除羊水池外,B 型超声还发现羊水和胎儿交界不清,胎盘胎儿面与胎体明显接触以及肢体挤压卷曲等。

(三)羊水直接测量

破膜时以羊水少于300 mL 为诊断羊水过少的标准,其性质黏稠、混浊、暗绿色。另外,在羊膜表面常可见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直径2~4 mm,淡灰黄色,不透明,内含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及胎脂。直接测量法最大缺点是不能早诊断。

(四)羊膜镜检查

如羊水过少可见羊膜紧贴胎头,同时可观察羊水性质有无污染,及早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