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颈裂伤

一、宫颈裂伤

在阴道分娩中,初产妇往往都有轻度的裂伤,一般发生在宫颈两侧,长度不超过1 cm,如不出血,无须缝合,产后很快愈合,使宫颈口成为横裂形外口,是经产妇的标志之一。当宫颈裂口超过1 cm 时,且有出血需要缝合时称为宫颈裂伤。宫颈裂伤不仅发生在常见的两侧,还可发生在前、后唇,重者可延及阴道穹窿部、阴道中、下段,甚至延伸到子宫下段,如将子宫动脉或其分支损伤,会导致大出血或形成阔韧带血肿。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一)病因

1.宫缩过强

自发的或催产导致的过强宫缩使胎头下降迅速,胎头过度扩撑宫颈,致使宫颈来不及伸展适应,而发生撕裂伤。

2.产妇屏气过早

宫口开全前,产妇用力过早,增加了胎头向下的扩撑力,易导致宫颈裂伤。

3.宫颈水肿

因产程较长,长时间胎头的压迫,使宫颈血供回流不畅,导致宫颈水肿。水肿之宫颈弹性减低,易发生宫颈裂伤。

4.宫颈发育不良或有瘢痕

由于宫颈发育不良,或宫颈成熟度不够,或宫颈曾有手术史、损伤史,其弹性不够,分娩时易发生宫颈裂伤。

5.助产不当

如果宫口未开全,而过早助产常导致宫颈裂伤。在一些产钳助产术中,因操作不规范,置钳位置不准、牵引方向不对、用力过猛等均可引发宫颈裂伤。宫口未开全时,用手指上推宫颈边、使用水囊气囊扩张宫颈等操作均可能导致宫颈裂伤。

(二)诊断

在胎儿娩出后或胎盘娩出后阴道出血不止,呈持续性鲜血,此时宫缩良好,应想到可能有软产道损伤。立即行产道检查:术者手伸入阴道内,以拇指及食指、中指对捏宫颈1 周,可粗略了解宫颈有无裂伤。也可直视下检查宫颈,用两把阴道拉钩拉开阴道壁,再用两把卵圆钳钳夹宫颈并向下牵引,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检查1 周,发现宫颈裂伤并有活动出血者,应立即进行缝合术。如果发现宫颈纵裂严重者,还应伸入宫腔,检查子宫下段有无裂伤。

(三)处理

经检查确诊宫颈已有裂伤并见活动出血者,应立即行缝合术。在阴道拉钩的暴露下,用卵圆钳钳夹裂伤的两侧缘,向下向外牵引,充分暴露裂伤的顶端,用1-0 肠线于裂伤顶端上方0.5 cm 处缝合第1 针,可预防顶端部血管断端回缩而未被结扎。而最后1 针则距伤口下端上方0.5 cm,以免产后宫颈回缩后引起宫颈狭窄。其间可连续或间断缝合。对于环形裂伤,应横向连续缝合。如宫颈裂伤延伸到子宫下段,应剖腹探查,按子宫破裂处理。出血较多者,应同时予以输液,必要时输血。术后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