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
最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及顺位是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等。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发病率,因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对妊娠的影响亦不同。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1)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20%左右。对妊娠的影响取决于缺损的大小。缺损面积<1 cm2 者,多数能耐受妊娠及分娩。若缺损面积较大。可引起右向左的分流而出现发绀,并有诱发心力衰竭的可能。房间隔缺损面积>2 cm2 者,最好孕前手术矫治后再考虑妊娠。
(2)室间隔缺损:缺损面积<1.25 cm2,既往无心力衰竭史及其他并发症者,一般能顺利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缺损面积较大且未修补的孕妇,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发生右向左分流而发绀时,应在孕早期行治疗性人工流产。
(3)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儿童期可行手术治愈,故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不多见。未闭动脉导管管径较小、肺动脉压正常者,妊娠期一般无症状,可继续妊娠至足月。较大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孕前未行手术治疗者,由于大量动脉血流向肺动脉,肺动脉压升高使血流逆转,出现发绀和心力衰竭。孕早期已有肺动脉高压或有右向左分流者,建议终止妊娠。
2.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较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及艾森曼格综合征,一般多合并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此类患者对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耐受力极差,孕妇和胎儿死亡率极高。这类女性不宜妊娠,若已妊娠也应尽早终止。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为Ⅰ~Ⅱ级者,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
3.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主要有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马方(Marfan)综合征等。此类先天性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取决于病变程度及心脏代偿功能。对于中、重度患者,建议早期终止妊娠。
(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最多见,占风湿性心脏病的2/3~3/4。部分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较少见。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轻度二尖瓣狭窄者,可以耐受妊娠。伴有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应在妊娠前纠正二尖瓣狭窄,已妊娠者宜早期终止妊娠。由于妊娠期外周阻力下降,使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因此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一般情况下能耐受妊娠。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指既往无心脏病病史及体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主要由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水钠潴留及血黏度增加等因素而诱发。诊治得当,常能度过妊娠期并分娩,多不遗留器质性心脏病变。
(四)围生期心肌病(PPOM)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于妊娠期28 周至产后6 个月内发生的扩张性心肌病。确切病因不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多胎、高血压、营养不良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再次妊娠可复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端坐呼吸、胸痛、肝大、水肿等。25%~40%的患者可有相应器官栓塞症状。轻者仅有心电图T波改变而无其他症状。胸部X 线摄片见心脏普遍增大、肺瘀血。心电图示左室肥大、ST 段及T 波异常改变,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B 超心动图检查示心腔扩大,以左室、左房增大为主,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部分患者可因心力衰竭、肺栓塞或心律失常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