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控制理论(母体的内分泌调节)

二、内分泌控制理论(母体的内分泌调节)

(一)前列腺素(PG)

PG 对分娩发动起重要作用。现已确认PG 能诱发宫缩并能促进宫颈成熟,但其合成与调节步骤尚不确切了解。妊娠子宫的蜕膜、羊膜、脐带、血管、胎盘及子宫肌肉都能合成和释放PG,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也能产生PG。因PG 进入血液循环中迅速灭活,能够引起宫缩的PG 必定产生于子宫本身。在妊娠末期临产前,孕妇血浆中的PG 前身物质花生四烯酸、磷酸酯酶A2 均明显增加,在PG 合成酶的作用下使PG 逐渐增多,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内丰富的PG 受体,使子宫收缩,导致分娩发动。

(二)缩宫素及缩宫素受体

缩宫素有调节膜电位,增加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缩宫素作用于蜕膜受体,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足月妊娠特别是临产前子宫缩宫素受体显著增多,增强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但此时孕妇血液中缩宫素值并未升高,则不能认为缩宫素是分娩发动的始发原因。

(三)雌激素和孕激素

妊娠末期,雌激素能兴奋子宫肌层,使其对缩宫素敏感性增加,产生规律宫缩,但无足够证据证实雌激素能发动分娩,雌激素对分娩发动的影响可能与前列腺素增多有关。孕激素能使妊娠期子宫维持相对静息状态,抑制子宫收缩。既往认为黄体酮撤退与分娩发动相关,近年观察分娩时产妇血液中未发现黄体酮水平明显降低。

(四)内皮素(ET)

ET 是子宫平滑肌的强诱导剂,子宫平滑肌有ET 受体。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直接在产生ET 的妊娠子宫局部对平滑肌产生明显收缩作用,还能通过刺激妊娠子宫和胎儿胎盘单位,使合成和释放PG 增多,间接诱发分娩。

(五)胎儿方面

动物实验证实,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胎盘、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与分娩发动有关。胎儿随妊娠进展需氧和营养物质不断增加,胎盘供应相对不足,胎儿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大量皮质醇,皮质醇经胎儿胎盘单位合成雌激素,促使蜕膜内PG 合成增加,从而激发宫缩。但临床试验发现未足月孕妇注射皮质醇并不导致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