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各产程的处理及护理
(一)第一产程的处理及护理
1.询问病史
对未做产前检查者,应全面询问病史,完整填写产科记录表。包括孕产史、既往病史、遗传病史、本次妊娠及临产后的情况。
2.体查
除重点了解产妇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外,还必须全面进行产科检查。必要时尚需采取辅助诊断,如超声检查和某些化验检查。
3.一般处理
(1)沐浴更衣:产妇入院后,估计距分娩时间还长,可进行沐浴或擦浴,更衣后进入待产室待产。
(2)外阴皮肤准备:剃去阴毛,然后用温肥皂水和清水将外阴部皮肤洗净。
(3)灌肠:初产妇宫颈口开大3~4 cm 经产妇宫颈口开大2 cm 以前,子宫收缩不是很强,可用温肥皂水灌肠,清理直肠内的大便,使先露部易于下降,并避免污染,又可反射性地刺激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但如患者有阴道流血、胎位异常、剖宫产史、子宫收缩过强、先兆早产、胎儿窘迫、严重心脏病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禁忌灌肠。
(4)其他:胎头已入盆而宫缩不强者,可在室内活动,有助于产程进展;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以及时补充分娩时大量消耗的能量和水分。对于食少或呕吐、出汗多、尿少及产程进展缓慢者,应适当给予静脉补充;定时排尿,以免充盈的膀胱影响产程进展;给产妇适当的精神关怀。
4.观察产程
(1)子宫收缩情况:可通过胎儿监护仪或腹部检查观察子宫收缩的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强度,并加以记录。
(2)胎心:临产后每隔1~2 小时在子宫收缩间歇时听一次胎心音,随着产程进展,应半小时听一次,并记录其速率、强弱、规律性,如果胎心音由强变弱或超过160 次/分、少于120 次/分,均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应给产妇吸氧并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3)宫颈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通过肛门检查了解。方法是让产妇两腿屈曲分开,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橡皮指套或手套涂少量润滑剂,轻轻插入肛门,了解宫颈软硬、厚薄、宫颈扩张程度、胎膜有无破裂、胎先露及其高低、骨盆情况(图10-18)。此检查次数不宜过多,临产初期每4 小时一次,经产妇或宫缩较紧者,间隔应适当缩短。

图10-18 肛门检查
胎先露下降的程度以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水平的关系为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水平时以“0”表示,记录为S=0;坐骨棘水平下1 cm 为“+1”,记录为S=+1;在坐骨棘水平上1 cm 为“-1”,记录为S=-1;以此类推(图10-19)。
(4)破膜情况:破膜后立即听胎心并记录破膜时间,注意羊水性质、颜色和量及有无并发脐带脱垂,破膜后胎头尚未入盆或胎位异常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尾,并保持外阴清洁。破膜超过12 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图10-19 胎头高低的判断
(5)准备接生: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 cm,应护送至分娩室准备接生。
(二)第二产程的处理及护理
此期的处理及护理对产妇和胎儿的预后极为重要。
1.准备接生
产妇取仰卧位后,两腿屈曲分开,在臀下放一便盆或橡皮垫,先将消毒棉球或纱布球堵于阴道口,以防冲洗液进入阴道,然后用无菌肥皂水棉球擦外阴,再用温开水冲洗干净,冲洗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周围后中间,冲洗后用棉球或纱布擦干,用0.1%苯扎溴铵进行消毒,消毒顺序是先中间后周围(图10-20)。消毒完毕,撤去便盆,以无菌巾铺于臀下。接生者按外科手术要求,消毒、穿接生衣、戴无菌手套,站在产妇右侧,先铺大单于产妇臀下,再相继穿腿套,铺消毒巾,并准备好接生用品。

图10-20 外阴冲洗与外阴消毒
2.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宫口开全后,应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以加速产程进展。此时,可将产妇两腿屈曲,足蹬于床上,两手抓紧床边把手,每等宫缩时让产妇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持久地向下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时全身放松,安静休息,以恢复体力。当胎头将要着冠时,告诉产妇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会阴裂伤,可在宫缩间歇时稍向下屏气,使胎头缓慢娩出(图10-21)。

图10-21 胎头着冠
3.密切注意胎心音
此期宫缩频繁而强烈,通常应每5~10 分钟听一次胎心音,必要时用胎儿监护仪观察胎心率及其基线变异。若发现确有异常,应立即做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4.接生及保护会阴
保护会阴的原则是: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以防会阴裂伤。具体方法是:在会阴部盖上一块消毒巾,接生者右肘支在床上,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利用手掌大鱼际肌顶住会阴部,每当宫缩时向上内方托压,同时左手应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和下降,宫缩间歇时,保护会阴的手稍放松,以免压迫过久引起会阴水肿。当胎头着冠,枕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胎头即将娩出,是发生会阴裂伤的关键时期,右手不可离开会阴,同时嘱产妇在阵缩时不要用力屏气,反要张口哈气,让产妇在宫缩间歇时稍向下屏气,助产者左手帮助胎头仰伸,并稍加控制使胎头缓慢娩出(图10-22)。
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先用左手从胎儿鼻根部和颈前部捋向下颏,挤出口鼻腔的黏液和羊水,然后协助胎头复位和外旋转,继而左手轻轻下压胎头,使前肩娩出,再上托胎头,协助后肩娩出。双肩娩出后,才可以松开保护会阴的手,双手扶持胎儿躯干及下肢,使胎儿以侧屈姿势娩出。胎儿娩出后用盆或弯盘放于阴道口下方接流出的血液,以测量出血,记录胎儿娩出时间。

图10-22 接生步骤
(三)第三产程的处理及护理
1.新生儿处理及护理
(1)清理呼吸道:胎儿娩出后,在距离脐轮约15 cm 处,分别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脐带,在两钳之间将脐带剪断,再次清除口鼻腔内的黏液及羊水,可用洗耳球或吸痰管吸之。新生儿哭声响亮表示呼吸道通畅,可按Apgar 评分法进行评分。此评分是以新生儿出生后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五项体征为标准(表10-1)。
表10-1 新生儿Apgar 评分法

正常新生儿每项均得2 分,共10 分;7 分以上只需进行一般处理;4~7 分缺氧较严重,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抢救措施才能恢复,4 分以下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行气管内插管并给氧等,经处理后5 分钟再次评分,借以估计胎儿情况是否好转。
(2)处理脐带:用75%乙醇溶液消毒脐根部周围,在距脐轮上0.5 cm 处用脐带线结扎第一道,于第一道结扎线上的1 cm 处再结扎第二道,松紧要适度,以防脐出血或脐带断裂。于第二道结扎线上0.5 cm 处剪断脐带,以2.5%碘酊或75%乙醇溶液消毒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脐绷带包扎。目前还有气门芯、脐带夹、血管钳等方法取代双重结扎脐带法,均获得脐带脱落快和减少脐带感染的良好效果。在处理时,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
以上处理完毕,经详细的体格检查后,让产妇看清新生儿性别,擦净新生儿足底胎脂,打新生儿左足印及产妇右手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是以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和床号的手腕带和包被,由助手送入新生儿室,用5%弱蛋白银或0.25%氯霉素滴眼,预防眼炎。
(3)注意保暖:擦干新生儿体表的血迹和羊水,注意保暖。
2.协助胎盘娩出
胎盘剥离征象:①宫体变硬,由球形变为狭长形,宫底升高达脐上(图10-23)。②阴道少量出血。③阴道口外群的脐带自行下降延长。④接生者用左手掌尺侧缘轻压产妇耻骨联合上方,将宫体向上推,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确定胎盘已剥离后,让产妇稍加腹压,或接生者轻压宫底,另手轻轻牵拉脐带,使胎盘娩出。等胎盘排到阴道口时,即用双手托住胎盘向一个方向旋转,同时向外牵引,直至胎盘、胎膜全部娩出(图10-24)。

图10-23 胎盘剥离时子宫的形状

图10-24 胎盘的娩出
3.检查胎盘胎膜
将胎盘平铺在产床上,先用纱布擦去母体面血块,检查胎盘小叶有无缺损;然后提起胎盘,检查胎膜是否完整,胎儿面边缘有断裂血管,以及时发现副胎盘,如有残留组织,应在无菌操作下伸手入宫腔内取出残留组织,记录胎盘大小、脐带长度和出血量。
4.检查软产道
胎盘娩出后,用无菌纱布拭净外阴血迹,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若有裂伤,应立即缝合。
5.加强产后观察预防产后出血
正常分娩出血量多数不足300 mL。产后在产房继续观察产妇2 小时,注意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有无血肿、膀胱是否充盈等,测量血压、脉搏。若阴道流血量虽不多,但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底上升者,表示宫腔内有积血,应挤压子宫底排出积血,并给予及时处理。产后两小时,将产妇同新生儿送同病室。
(李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