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有不孕。查体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一般不超过12 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子宫肌瘤。若为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增大。根据症状和体征可做出初步诊断,依靠辅助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MRI 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但因价格昂贵,仅在依靠其他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仍不能诊断,而影响手术治疗的决策时才做。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诊断。
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高,子宫肌层内的小囊样回声是最特异的诊断指标,如果不合并子宫肌瘤,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性甚至可以和磁共振(MRI)媲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观察,子宫肌壁间的异位病灶内呈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可探及低流速血流,病灶周围极少探及规则血流。经阴道三维能量图(3-DCPA)检查,可见子宫病灶内血管增粗、紊乱,管壁光滑、清晰,且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而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呈球体网架结构,且为高速低阻动脉频谱。超声诊断虽然简便,无创伤,但不能确诊。Vercellini 等比较阴道超声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7%及67.1%,而穿刺活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4.8%及95.9%,两种方法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50%及81.2%,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腺肌病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还有待于提高。
MRI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特异性优于阴道超声,但对体积>400 cm3(>12 孕周大小)的大子宫诊断效能也较差。宫腔镜检查子宫腔增大,有时可见异常腺体开口,并可除外子宫内膜病变。腹腔镜检查见子宫均匀增大,前后径更明显,子宫较硬,外观灰白或暗紫色,有时浆膜面突出紫蓝色结节。有条件时可行多点粗针穿刺活检确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CA125 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达80%,而子宫肌瘤CA125 阳性率仅为20%,腺肌病患者CA125 水平和子宫大小呈正相关,子宫越大,CA125 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