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发热
发热较常见。在安全剂量内,体温超过37.5℃者一般小于20%;体温超过38℃者仅为1%,极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体温升高多在用药24~48 小时出现,为一次性高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8℃,应行物理降温或给予解热镇痛药,不宜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如吲哚美辛等,以免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影响子宫收缩、引产失败。如果是羊膜腔外依沙可啶引产术后不久出现高热、剧烈腹痛、腹腔积液时,应考虑依沙可啶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引起局部腹膜炎的可能,应积极对症处理。给予利尿剂、白蛋白及保肝药物,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终止妊娠。
(二)不全流产
由于中孕期胎盘结构紧密,易引起胎盘排出不全。依沙可啶使绒毛变性、坏死不完全,致使蜕膜排出不全。在依沙可啶引产中,蜕膜残留占50%~80%,往往需要清宫。对于胎儿娩出后30 分钟、胎盘仍然未排出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检查胎盘的情况。对于胎盘粘连者行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取出后,用大刮匙清宫。如果胎盘植入,应剖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植入胎盘部分切除术。
(三)出血
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可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残留、胎膜残留、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应针对病因处理,如子宫收缩乏力应使用缩宫素,胎盘、胎膜残留应行清宫术,软产道裂伤行修补术。在中期妊娠引产术中,不全流产常见,出血时建议先检查胎盘、胎膜。
(四)子宫破裂
由于中孕期子宫的生理特点是宫颈坚韧,并且对前列腺素不敏感,尤其是羊膜腔内依沙可啶引产术缺乏橡皮导尿管等的刺激,宫颈成熟度差。部分羊膜腔内依沙可啶引产患者在宫缩过强时,因宫颈不能相应扩张,使胎儿挤压在子宫下段,子宫下段变得菲薄。由于子宫轴向关系,胎儿一般被挤压在子宫下段后壁及阴道后穹窿处。长时间压迫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出现缺血坏死。在过强的宫缩作用下,胎儿会撑破子宫下段、阴道后穹窿而排出。由于宫缩过强,腹痛明显,子宫下段后壁及阴道后穹窿的破裂感觉不明显,往往在术后检查或清宫时发现,易出现漏诊。极少数曾有子宫切口感染史、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缩宫素使用不当者,会造成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时,可有撕裂样腹痛,继之宫缩停止,孕妇感觉短暂舒服,随后出现血压下降而休克。应行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实施手术,根据子宫破裂的情况给予修补或切除。
因此,在依沙可啶引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孕妇的宫缩情况。若发现孕妇宫缩强烈,疼痛不能忍受,宫口不能相应开大时,应立即给予硫酸镁、哌替啶等抑制宫缩,减轻对子宫下段的压迫。同时采用宫颈局部封闭、安定等促进宫颈的扩张,待宫口开大到一定程度后,再使胎儿娩出。由于羊膜腔内依沙可啶引产术时有胎儿经阴道后穹窿排出的报道,建议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阴道后穹窿。发现阴道后穹窿撕裂伤口,应立即缝合。缝合时注意对合创缘,不要伤及直肠,以免日后形成直肠阴道瘘。建议曾出现裂伤的患者,在下次妊娠分娩时采用剖宫产,防止阴道分娩会再次造成更为严重的裂伤。近年来发现米非司酮能使宫颈的胶原纤维降解,具有促宫颈成熟扩张的作用。许多研究将米非司酮和依沙可啶联合应用,发现不仅引产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减少子宫下段的破裂方面有一定作用。
(五)感染
凡经阴道的引产方法,破坏了宫颈的防御功能;在消毒不能达到无菌要求的情况下,阴道皱褶内的细菌会引起感染。宫腔内羊膜腔外依沙可啶引产引起上行感染常见。其中子宫内膜炎最常见,其次是急性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感染后细菌在宫腔内迅速繁殖,并沿胎盘血窦进入血液循环,发生严重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时可以致患者死亡。术后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数量增加,应积极采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六)羊水栓塞
中孕引产时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远高于早期流产,发生率为1‰~6.68‰。原因是羊膜腔穿刺针孔创造了羊水入母血的条件;放置导尿管时,损伤宫颈、宫壁,以及胎盘剥离面,均使子宫壁内静脉开放,在人工破膜、宫缩过强时,羊水经损伤处入母血,造成羊水栓塞。
中期妊娠引产羊水栓塞的症状与晚期妊娠发生羊水栓塞的表现相似,患者常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等。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水疱音。以肺动脉高压、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约50%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阴道流血不凝,全身有出血倾向。后期可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中期妊娠羊水中有形成分少,引起羊水栓塞的症状较发生在晚期妊娠的程度要轻,恢复也较快,常常表现一过性。但是羊水栓塞的轻重与进入母血循环中羊水量的多少、速度快慢及机体反应有直接关系。临床上不乏死亡的病例,有文献报道因中期妊娠引产的羊水栓塞引起的死亡占25%,值得临床上重视。
羊水栓塞治疗的关键措施在于预防。如在行羊膜穿刺术时,要求术者操作技术熟练,穿刺针要细,最好选用带有针芯的7~8 号腰穿针头。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多次重复穿刺。穿刺时避免误伤胎盘,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先行B 超检查,选穿刺点时避开胎盘附着处。如果穿刺回抽的羊水中混有血液,应禁止注药。破膜前尽量不用宫缩剂。人工破膜应选在宫缩间歇期,让羊水缓慢流出。
羊水栓塞一旦发生,应积极组织抢救。在行中期妊娠引产术中,向羊膜腔内注药后、人工破膜或自然破水时,产妇突然出现上述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应首先考虑羊水栓塞,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
(七)过敏
依沙可啶引产引起过敏比较罕见。在术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口唇青紫、呼吸急促、胸闷、出冷汗、四肢冰冷等症状,应考虑依沙可啶过敏的可能,立即抢救。建议引产术前,行依沙可啶皮试,以减少发生的风险。
(李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