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8 胡封翁

7.1.18 胡封翁

胡向山太守之封翁,金山刑房吏也。存心忠厚,舞文事素不为。值金山有盗案,事主跌伤致死,捕获首从三十余人。时功令严,劫盗伤人者,无分首从皆斩。适翁承行此案,见彼三十余人者,皆失业贫民。不忍其悉就戮,乃以起意行劫,及下手致死二人拟斩,余皆拟军流定案。令疑其失之轻,翁力言案虽行劫,然阅其供词,并非积贼,即其致伤事主,亦系黑夜仓卒推跌。非有金铁器械,似可从轻比。令虑干严驳,翁曰:“倘干驳诘,某当任之。即以某解省亦可。”令敛容曰:“若尚肯为民请命,我岂独无仁心耶?”遂从其言。

谳上,果驳回另拟。翁复为文顶详,三驳三上。中丞大怒,严札申饬,提案亲讯。又饬令带印至苏,势将参劾。令大惧,咎翁。翁愿随侍至省,且曰:“公如见抚宪,请悉委之某。幸而得释,公之福;不释,某独任其责。”令遂带翁同行,至省,入谒中丞。翁候于辕外。中丞责令轻比,词色俱厉。令顿首谢过。中丞复曰:“若初任,谁教若为此者?”令以刑房胡吏对。中丞曰:“立锁来。”对曰:“现在辕门外。”中丞笑曰:“我固疑滑吏得贿舞文,果不谬。我当亲讯之。”

即饬巡捕官带翁入。中丞叱之曰:“若为刑房吏,不知劫盗伤事主至死,应无分首从皆斩耶?”翁叩头对曰:“固知之。然律虽如此,其中轻重,当有权衡。”中丞怒曰:“同一劫盗伤主,分何轻重?”对曰:“律为积年巨盗,明火执械,杀死事主者言耳。此案皆失业贫民,迫于饥寒,致罹法网。事主之死,由于年老推跌,似当稍从宽典。”中丞厉声曰:“汝得贿若干,敢巧言为之开脱?从实言之。否则有大刑。”翁复叩首曰:“若谓吏有意为盗开脱,吏不敢辞罪。至受贿舞文,吏素不屑为。不独此等巨案,即斗殴细故,下吏亦不敢昧此良心。”中丞强笑曰:“既不受盗贿,何所为而力从轻比?”翁笑曰:“不敢说。”中丞固询之。对曰:“无他,公门里面好修行耳。且大人独不闻欧阳文忠有言‘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于我无憾’乎?”

中丞闻而异之,见其应对从容,不似舞弊状。因令近案谛视之,则善气迎人,望而知为长者。遂霁颜问曰:“汝有几子?”对曰:“有四子。”“何业?”对曰:“长子令仪,幸列一榜;次、三,皆县学生;四,本年蒙府尊拔取案首。”中丞肃然曰:“此汝修行之报也。此案吾从汝保全多命,又为汝子明年琼林先兆矣。”遂如详定案,诛二人,余皆全活。令亦仍回本任。

向山太守,次年果捷礼闱;次、三,俱贡入太学,登仕版;四,廪生。至今书香未艾。

盖人欲为善,不独宜常有此心,且当有定识定力,方不为权势所夺。世每有初念甚善,非不知以济人利物为心,及临之以赫赫之威,而利害切身,初终易念。古今贤士大夫,以是丧其生平者,岂少哉?胡翁以区区县掾,见一定而不可挠。虽以抚部之尊,又惕之以严刑,凌之以盛气,而翁持论侃侃,卒之己见得伸,而抚部亦霁威以听。充是以往,虽张释之、徐有功,何以加此?谓非以定识定力,济其善心乎?

惟以一案之故,彼中丞遽为之反复推敲,而不惮烦若此。继以一吏之微,而能舍己,以相从,不执初见。何其虚怀若此?胡翁可取,中丞亦可取也。惜忘其名。

【译文】有一位胡向山(名令仪)知府,他的老父亲,曾经在金山县担任刑房吏。为人处事忠厚正直,玩弄手段、串通作弊、贪赃枉法的事情,从来不屑于去做。当时金山县发生一起盗抢财物的案件,被害人因受伤导致死亡。抓获了首犯和从犯三十多人。当时国家法令特别严格,凡是抢劫偷盗导致伤人性命的,不论首犯从犯,一律处斩。当时正是胡老先生承办这个案件,见被捕的那三十多个人,都是失业的贫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并被斩首。就以作案动机是劫掠财物,下手时误伤致人死亡为由,拟定将为首的二人处斩,其他的人都处以充军流放,以此定案。县令疑虑这样判决量刑太轻,胡老先生极力解释说:“案子虽然是行劫,但是阅读他们的供词,并不是惯犯。即便是被害人受伤致死,也是因为当时是在黑夜,仓促慌乱之中被推挤跌倒,并不是刀剑器械等所致,似乎可以给予从轻处理。”县令又担心案件上报以后会遭到上级严厉驳斥,胡老先生说:“倘若被驳斥质问,请把我押解到省城,治我重罪轻判、轻纵犯人的罪名。”县令神色严肃地说:“你都愿意为民请命难道我就没有仁爱之心吗?”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

案件上报以后,果然被驳回,责令另行拟定判决结果。胡老先生又写了报告进行辩护,三次驳回,三次辩护。巡抚大人大怒,以严厉的语气发文告诫斥责,要将案件提到省里亲自审讯。又命县令带着官印到苏州(清代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看样子势必要被参劾。县令很害怕,埋怨胡老先生。老先生表示愿意陪同县令到省,并且说:“大人您见了巡抚大人以后,请把全部责任推到我头上。如果有幸得到赦免,是大人您的福分;如果不能赦免,我独自承担其中的责任。”县令于是带着老先生一同到省。县令进去拜见巡抚,胡老先生等候在辕门外。巡抚斥责县令量刑过轻,言语和神色都非常严厉。县令叩头谢过,巡抚又说:“你刚上任不久,是谁教你这样做的?”县令回答说是刑房吏胡某。巡抚问:“他和你一起来了吗?”回答说:“现在辕门外等候。”巡抚笑着说:“我本来就怀疑有狡猾的小吏,从中收受贿赂,玩弄文字游戏,徇私作弊,看来果然不错,我要亲自审问他。”

就命令巡捕官把胡老先生带进来。巡抚迎上去叱责他说:“你作为刑房吏,不知道律条规定劫盗使被害人受伤致死,应该不分首犯、从犯都要处斩吗?”胡老先生叩头回答说:“当然知道。但是律条虽然这样规定,其中的轻重,应当有所权衡。”巡抚生气地说:“同样都是劫盗伤主,哪有什么轻重之分?”回答说:“律条上所指的是多年作案的大盗,明火执仗,公开抢劫,杀死被害人而言的。像这个案子,都是失业贫民,被饥寒所迫,以至于铤而走险、自蹈法网。而被害人的死亡,是由于推挤跌倒。似乎应当稍微从宽处理。”巡抚严厉地说:“你收了盗犯多少贿赂,胆敢花言巧语为他们开脱罪责?不说实话,就用夹棍夹你!”胡老先生又叩头说:“如果说下吏我有意为盗贼开脱,我不敢推辞罪名。至于收受贿赂、玩弄文字、徇私舞弊,我素来不屑于做这样的事。不仅是这样的重大案件,就算是打架斗殴的小事,我也不敢昧了良心。”巡抚冷笑着说:“既然没有收受盗犯的贿赂,为什么一定要极力从轻处理?”胡老先生说:“不敢说。”巡抚再三询问,回答说:“没什么,公门里面好修行而已。而且大人难道不知道欧阳修先生曾经说过:‘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也就没有遗憾了。’”

巡抚听说这话以后,感到很惊奇。巡抚大人于是就叫胡老先生走近案前,仔细打量了一番,只见老先生和蔼可亲、善气迎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忠厚长者。于是收敛怒气,和颜悦色地问说:“你有几个儿子?”回答说:“有四个儿子。”问:“从事什么职业?”回答说:“长子胡令仪,侥幸考中上一科的举人;老二、老三都是县学生员;老四今年承蒙知府大人选拔为第一名。”巡抚大人肃然起敬,说:“这都是你公门里面好修行获得的善报啊。这个案子我接受你的意见,保全多条人命,又成为你儿子明年定会高中进士的预兆了。”然后就让他出去了,按照原来拟定的结果定案。诛杀为首的二人,其余人犯都得以保全性命。县令也回到了原来的职位。

长子胡向山知府第二年果然考中进士;老二、老三都进入国子监学习,后来出仕做官;老四成为廪生。至今仍是书香门第,方兴未艾。

话说人想要行善,不仅要时时刻刻怀有善心,而且要有非凡的见识和坚强的意志力,才不会被权势所屈服,不被异端邪说所动摇。世人往往有初发心非常善良,并不是不知道要以帮助别人、利益众生为心,等到面对赫赫威势,而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最终改变了最初的发心。古往今来的贤士大夫,因此虚度一生,甚至使一生名节毁于一旦的,往往不在少数。胡老先生,作为县衙中的区区小吏,面对巡抚大人之尊贵,又以严酷刑罚恐吓于他,以盛气凌驾于他,而老先生阐述主张,侃侃而谈,不屈不挠,最终使自己的意见得以申明,而巡抚大人也收敛威势,耐心听取。由此推之,即便是历史上以执法公正严明著称的张释之、徐有功,也不过如此。难道不是靠卓越的见识和强大的定力,来成就自己的善愿吗?

只因为这一件案子的缘故,那位巡抚就为之反复推敲,而如此不怕烦劳,接着又因为一个微贱官吏的话语,而能舍己从人,不固执于最初的意见。这是多么的虚怀若谷啊。胡翁的行为值得学习,巡抚的行为也值得学习。可惜我忘记那位巡抚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