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4 黄勤敏公

8.5.24 黄勤敏公

乾隆某科,当涂黄勤敏公钺(左田),入闱,坐某字第一号。薄暮,见号门外一女郎,频来窥觑,讶之,以文场那得有女子至此,试危坐以觇(chān)其异。更柝(tuò)初报,女来益数,似欲进号而不敢者。公素有胆略,迫而察之,果一女郎,乱头粗服,而姿色妖丽,颇带怒容。

心知非人,因大声叱问:“何处妖魅到此?”女频蹙曰:“妾抱沉冤,请命于帝,特来寻第几号某生索命。尚书公请赐垂悯,无阻妾路,幸甚!”公念某生为同乡社友,倘放女去,性命休矣。又以女称己尚书公,胆益壮,遂谓女曰:“某生系我故人,有何负汝?”女腼然曰:“妾某氏,父佃生田,征租尝至妾家,屡以游语挑妾。会生失偶,指天信誓,聘妾为继室。妾信为真,勉从之,来往年余。屡促通媒妁,但漫应之。妾既体孕,又力促之。生遂绝迹不来,且论婚某氏,置妾不齿。无何,妾将分娩,父诘知其由,往告生,坚不肯承。父归呵责。妾力疾自踵生门,将面诘之。生预戒门者拒勿为通。妾进退无归,乃投缳死。”女且泣且诉,并曰:“人孰无情!似此薄情郎,誓必报之。”

公曰:“汝言固是;然冤宜解,不宜结。论生负心,不特汝衔恨九原,即闻者亦无不发指;但系我友,又不忍坐视不救。我今善筹一调停之法,必使服汝心,汝肯从否?”女曰:“公试言之。”曰:“汝与生以怨终,固以恩始。生固难宥,汝须念当初恩好,姑宽一线。当令生对汝书券,约定场后,负荆诣汝父请罪,仍定翁婿。并请汝骨归葬其祖茔,立为继配;所娶某氏生子,先祧(tiāo)为汝子;某生倘贵显,诰典当先及汝。并请高行僧道,讽经超度。似此庶可稍纾汝恨,汝意云何?”女俯首沉思良久,曰:“妾当一遵公命,但未免徼(jiǎo)幸薄情郎矣。”

公乃呼生至,骤见女,翼公肘下,骇欲死。公先数其罪,次具道其调停之法,问生允否。生击齿诺诺,连声应曰:“谨如公命。”并向女叩首乞恕。女麾令起曰:“君休矣。非遇黄公,妾与君一重公案,不知几世方能了结也。”

场后,公恐负女,督生往农家订翁;其余一如所约。是秋,公与生俱捷。后公官大宗伯;某生官至河帅,女封夫人。

按,勤敏公,与家大人有师弟之谊,尝絮谈及此,而终不肯道出生名,亦前辈之厚德莫及处。

【译文】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乡试,安徽当涂的黄勤敏公(黄钺),字左田,进入考场,坐在某字第一号考舍。黄昏时分,见号舍门外有一名女郎,频频来窥视,感到很惊讶,因为考场怎么会有女子到此,姑且端身正坐来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打更的声音初次响起(指一更天,即晚上19点至21点),女子来得更加频繁,好像想要进入号舍却又不敢。黄公向来有胆有识,迫近观察,果然是一名女郎,头发蓬乱,穿着粗布衣服,但是姿色妖艳美丽,脸上带着愤怒的神色。

心中知道她不是人,于是大声叱问:“哪里来的妖精鬼怪到这里?”女子皱着眉头说:“小女子蒙受巨大的冤屈,久未得雪,请命于上帝,专门来此寻找第几号考生索命。还请尚书公您可怜可怜我,不要阻拦小女子的路,十分荣幸!”黄公心想女子所说的某生,是同乡和自己常相往来的好友,倘若放女子去,他的性命就堪忧了。又因为女子称呼自己为“尚书公”,胆气更加壮大,于是对女子说:“某生是我的朋友,他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女子羞涩地说:“小女子某氏,父亲租种了某生家的田地,征收租金的时候曾经到我家,多次用甜言蜜语挑逗我。正好某生妻子过世,他对天发誓,说要迎娶我为继妻。我信以为真,勉强答应了,交往了一年多。多次催促他请媒人说合,只是随便答应。我有了身孕之后,又极力催促他。某生从此消失不见了,没有再来过,而且迎娶了别家的女子某氏,不再提起我。不久后,我将要分娩,父亲盘问我其中的缘由,就去找某生理论,某生不肯承认。父亲回来后呵责我。我挺着大肚子自己找到某生家的门,准备当面质问他。某生提前跟看门的人打好招呼,拒绝为我通报。我进退两难,走投无路,就自缢而死。”女子一边哭泣一边诉说,并且说:“人谁没有感情!像这样无情无义的负心郎,我发誓一定要报仇。”

黄公说:“你说的话固然有理;但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要说某生负心的情节,不只是你含恨于九泉之下,即使是听说的人也无不愤怒;只是他是我的朋友,又不忍心坐视不救。我今天好好筹划一个调停的办法,肯定会让你心服,你愿意听从吗?”女子说:“您试着说说看。”黄公说:“你和某生因怨恨而终止,而本来是以恩情开始的。某生固然难以宽恕,你还须念在当初的恩好,姑且宽恕他一线。我会让某生当面写下字据,约定考试结束之后,亲自找你父亲负荆请罪,仍然拜为岳父大人。并且迎请你的尸骨归葬于他们家的祖坟,立为继配(原配死后续娶之妻);所娶的某氏如果生子,首先过继到你名下为你的儿子;某生将来如果贵显,朝廷的诰封恩典首先给你。并请道行高深的僧道,诵经超度。像这样或许可以稍微缓解你的怨恨,你觉得怎么样呢?”女子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说:“我当一切听从您的命令,只是未免便宜了负心郎。”

黄公于是叫某生过来,一见到女子,就钻到黄公腋下,被吓得半死。黄公首先数落了他的罪行,然后具体讲了调停的办法,问某生是否同意。某生上牙打下牙,点头称是,连声应允,说:“谨遵您的命令。”并向女子叩头请求恕罪。女子挥手让他起来,说:“你算了吧。如果不是遇到黄公,我和你之间这一桩公案,不知道几辈子才能了结。”

考试结束后,黄公恐怕某生违背约定,督促某生前往乡下的女子家拜见岳父;其他的事情,一切按照约定的进行。这年秋天,黄公和某生都考中举人。后来,黄公官至礼部尚书;某生官至河道总督,女子被朝廷赐封为诰命夫人。

按,黄勤敏公,与我父亲有师生之谊,曾经谈及这件事情,而始终不肯说出某生的名字,这也是前辈厚道的表现,是我们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