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9 沈旭庭前身
沈旭庭,自少幕游四方,为诸侯宾客。年四十有四,客吴陵宗湘文(源瀚)太守馆中。湘文与汪琴川太守,在小阁上扶鸾。时旭庭赴友招饮回馆。乩云:“沈某来,曷不到坛?”宗遣价邀之至。乩画鬼面,眉低齿露,恶状难看。云:“沈识面否?”沈答不识。乩画刀,云:“识此何物?”沈曰:“刀也,何用?”乩云:“将以杀尔,以雪吾冤;楼上不便动手,下楼以待。”宗与客俱代沈求解冤,不许。财帛不贪,斋忏不要,只要索沈命耳。
宗与客虔请土地,询其姓名,宿冤颠末,代为排解。土地去半时,复回,云:“鬼面姓曹,名天喜,山西介休县人,业屠。沈前生为介休县令。时天旱,祈雨,禁屠。曹素为人所憎恶,绅董贿银五百两于令,诬曹犯禁。曹遭杖毙,冤未克伸,不乐转生。今与沈遇,先报诉城隍神。神批:‘县官得赃罔民者,当杀,准曹天喜取沈某命。’曹故执意索命,无法可救。此事非求城隍,不得了结。试禀城隍,再看分晓。”
去二时许,来云:“可喜可喜。城隍闻禀,即着判官细查沈今世行藏,幸无罪过。因劝曹另法处置,免其一死。”曹因说:“既承神谕,安敢不遵?速着沈当坛朗诵《心经》一卷,此后排日朗诵《心经》五十遍,五月为度;虔写《心经》五十卷焚之,吾始甘心。否则仍取其命,毋多言。”沈诚心遵谕,当诵《心经》一卷而散。明日敬书《心经》,如数焚之。又日诵《心经》五十卷。因事烦,诵经稍懈。
半月后,许荫庭与宗载之扶鸾,土地降坛,画刀示沈云:“认得否?汝允曹念经五阅月,以解宿冤。我匿曹刀,居中排难。今汝负约,怠不念经。曹复索刀以取汝命,我还刀,汝命休矣。”沈拜谢忏悔,誓偿前约,决不敢爽。从此虔诵《心经》,不敢懈云。
【译文】沈梧(一作沈吾),字旭庭,自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游幕于各地,做地方官员的幕僚。四十四岁的时候,受聘于上元县(今南京市)宗湘文(名源瀚)知府的衙门中担任幕僚。宗湘文和汪琴川知府,在小阁楼上扶鸾请仙。当时沈旭庭刚刚参加完朋友邀请的饮宴回到衙门来。乩仙说:“沈某既然来了,何不一起来坛?”宗湘文派遣仆人邀请他过来。乩坛上画了一张鬼脸,低眉漏齿,形状丑恶难看。说:“沈某认识这张脸吗?”沈旭庭回答说不认识。乩坛又画了一把刀,说:“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沈旭庭说:“一把刀,做什么用?”乩坛说:“将要用来杀你,来洗雪我的冤屈;楼上不便动手,下楼等待。”宗湘文与客人都替沈旭庭祈求化解冤情,不同意。既不贪图金银财帛,也不需要经忏佛事,只要索取沈旭庭的性命。
宗湘文与客人虔诚地邀请土地神,询问冤亲债主的姓名,以及宿世冤情的来龙去脉,代为排解。土地神离开了半个时辰,然后又回来,说:“鬼脸姓曹,名叫天喜,山西介休县人,以屠宰为业。沈某前生是介休县令。当时天旱,官方为了求雨,禁止屠宰。曹某素来被人们憎恨厌恶,当地的绅士向县令贿赂了五百两银子,诬陷曹某违犯了屠宰的禁令。曹某被杖责而死,冤情还没有得到伸张,不想转世投胎。今天和沈某相遇,之前向城隍神报告控诉过。城隍神批示说:‘县官收取赃款,枉害民命的,应当处死,准许曹天喜索取沈某性命。’曹某本就是坚持要索命,没有办法来救。这件事如果不去祈求城隍神,是没办法解决的。我试着向城隍禀报,再根据情况处理。”
土地神离开了两个时辰左右,回来说:“可喜可喜!城隍神闻听禀报,即命令判官仔细查看沈某这一世的行为情况,所幸没有什么罪过。于是劝说曹某采取另外的办法来处理,免他一死。”曹某于是说:“既然承蒙城隍神指示,怎敢不遵从?尽快命沈某当坛朗诵《心经》一卷,今后一天接一天朗诵《心经》五十遍,以五个月为期限;虔诚抄写《心经》五十卷焚化,我才甘心。否则仍然取他的命,不必多言。”沈某诚心诚意地遵守指示,当坛诵读了《心经》一卷,大家就散开了。第二天恭敬抄写了《心经》,按照要求的数量焚化。又每天读诵《心经》五十卷。后来,因为事情繁忙,诵经有所懈怠。
半个月后,许荫庭和宗载之扶鸾,土地神再次降临乩坛,画了一把刀给沈旭庭看:“还认得吗?你答应曹某念经五个月,来化解宿世冤孽。我把曹某的刀藏起来,从中排解。现在你违背了约定,懈怠不肯念经。曹某再次索刀要取你的性命我已经把刀还给他,你快没命了!”沈某叩拜致谢,表示忏悔,发誓履行前面的约定,绝对不敢爽约。从此以后,虔诚诵读《心经》,不敢再有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