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敦煌城隍

8.4.4 敦煌城隍

汪调生曰:许玉年先生,余伯母舅也,博学工诗画。而性复伉爽无城府,急人难,如恐不及;尤爱才,见人有一善,誉不容口。以道光辛巳孝廉,出宰甘肃之环邑,调敦煌,升安西州。所莅地皆处极边,其民多诚朴,无内地刁健习。先生治之以静穆,遇讼事,即日判决无滞狱。持己极廉,暇则进其士之秀者,为之衡文校艺。又见地多桑,特于家乡雇蚕妇往,教之养蚕缫丝之法。所至颂声大作,去则民咸尸祝之。年甫五十,以疾卒于安西官舍。

先是敦煌县城隍庙道士某,所为多不法。先生作令时,驱之出境。及去任,道士复夤(yín)缘为庙中主持,不法如故。一日道士晨起,忽卷其行囊欲遁,色甚仓皇。或问之,道士言:“昨晚睡后,梦中闻殿上鼓吹呵殿。出视之,见新城隍到任,威仪甚整。方在旁窥伺,忽闻堂上传呼:‘速拿某道士。’二役持链锁至城隍前,仰视之,即前任本县许邑尊也。厉声叱曰:‘汝经我驱逐出境,既窥我去任潜回,即应安分;乃怙恶不悛。今日本应促汝命,姑念系莅任之初,量予薄惩。’即飞签下,责竟叱令即日离庙,毋再逗留取死,遂命皂隶驱我出。及阶倾跌而醒,两股痛不可忍,今不敢复居矣。”竟携其行李踉跄去。时敦煌人,尚未知先生之殁,后探之。则道士见先生莅任时,即安西易箦(zé)之日也。正直为神,岂不信哉!

先生长子彦直,为余堂姊婿,作令粤东。其次子缘仲,现任江苏泰州,有循声,已擢广东肇罗道。三子润泉、五子冶金,先后举于乡,官部曹。知先生之遗泽孔长也。

【译文】汪调生说:许乃穀先生,字玉年,是我的大舅。博学多才,精于诗词绘画,而性格刚直豪爽,没有城府,看到别人有急难,唯恐自己帮不上忙。尤其是爱惜人才,见到别人有一点长处,都是赞不绝口。以道光元年(1821)辛巳科举人的身份,出任甘肃环县知县,然后又调任到敦煌县,升任安西州知州。所莅任之处,都是极为偏远的地方,那里的百姓大多都很诚恳朴实,不像内地的人那样刁钻凶悍、喜欢诉讼。先生以安静肃穆作为治理地方的原则,遇到有人告状争讼,当天就进行判决,没有滞留的案件。他严格要求自己,为官清廉,空闲时间就把那些有才学的士子请来,帮他们点评文章,指点写作技巧。又发现当地有很多桑树,就专门从老家雇请了一批熟悉养蚕的妇女前来,教当地的百姓养蚕缫丝的技术。所到之处,都获得当地老百姓一致的称赞和拥护,离任的时候,老百姓都供奉他的牌位,焚香祈祷。刚到五十岁的时候,因病在安西州知州任上逝世。

原来的时候,敦煌县城隍庙有一个道士,所作所为大多不遵守法令,先生在担任敦煌县令的时候,把道士驱逐出境。离任之后,道士又通过买通关节,做了庙里的住持,继续从事不法的行为。一天早晨,道士起来,忽然匆忙收拾了行李,准备逃走,神色慌张。有人问他怎么回事,道士说:“昨天晚上,睡梦中听到衙役呵道、锣鼓吹打的声音。出来一看,原来是新任城隍神到任,威仪整肃。正在旁边窥视的时候,忽然听到大堂上传呼:‘速速捉拿某道士!’我就被两名差役锁拿到了城隍神前。抬头一看,原来就是前任县令许大人,严厉地叱责我说:‘你被我驱逐出境,既然趁我离任偷偷跑回来,就应当安分守己,却仍旧继续作恶,不知悔改。今天本应取了你的性命,姑且念在我刚刚到任,给你一点小小的惩罚!’然后就掷下一支令签,责打完毕后,又叱令我当天离开庙里,不许再逗留,以免自寻死路。于是命令衙役驱赶我出去。走到台阶,跌了一跤,然后就醒了,两腿疼痛难忍,现在不敢再住在庙里了。”然后带着行李,踉踉跄跄地走了。当时敦煌人还不知道先生已经去世了。后来打听到,道士见到先生到任的时候,正好就是在安西逝世的那天。正直的人死后成为神明,难道不是很可信的吗?

许乃穀先生的大儿子许彦直,是我的堂姐夫,在广东作县令;二儿子许缘仲,现在担任江苏泰州知府,有循良的声誉;三儿子许润泉、五儿子许冶金,先后乡试中举,担任六部司官。由此可见,许先生遗留给后人的福泽绵远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