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 杨黻香太守
粤东杨黻香(荣绪),同治间,前后两任吴兴太守。清廉不苟,人所共推。与绅士亦相得,而于本地绅周观察(学濬(jùn))尤相契。一日谓周曰:“吾年十有五,尝梦至一处,溪桥幽雅,恋恋弗忍去。忽见一老僧谓之曰:‘汝将来必到此,今尚未也。’叩以何时再来,则出手五指示之,又示以三指。醒而梦境历历如绘。”意谓五十三岁,必将死矣,而竟无应。今夏得病,知不起,嘱后事甚详。家人问之,曰:“吾十五岁时,僧示我以五十三,非其时呼!吾其不起矣。”后果然。临终遗嘱成一对,附于讣后,其词云:“此后真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则于所出处,亦不甚得意耳。
于予有一面交,实近来浙省仅见之清官也。周观察述之金少伯,少伯转以告予。可知人之生死,早已数定。至大善大恶,则或修或短,即有不能必者矣。少伯又曰:“人咸传其为湖州城隍。”理或然欤!
【译文】广东的杨荣绪先生,字黼香,同治年间,先后两次出任浙江湖州知府。为官清正廉洁,处事认真,人们对他都很敬重。和当地的绅士也能相处融洽,而和本地的退休监察御史周学濬(字深甫)先生尤其投合。一天,对周先生说:“我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梦到去了一个地方,小桥流水,幽静雅致,恋恋不舍,不忍心离去。忽然见到一位老和尚对我说:‘你将来一定会来这里,现在还不是时候。’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再来,老和尚伸出五个手指头给他看,又伸出三个手指。醒来之后,梦里的情形历历在目。”心想五十三岁,就要死了,而后来没有验证。今年夏天得病,知道这次肯定不行了,跟家人详细地嘱托了后事。家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老和尚指示我说五十三岁,现在不是到时候了吗?我这次肯定不行了。”后来果然如此。家人将他临终时的遗嘱,编成一副对联,附在报丧的讣告后面,是这样说的:“此后真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根据对联内容的出处,好像也并不完全符合本人的原意。
杨先生和我有一面之交,确实是浙江省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清官。周学濬先生将这件事讲给了金少伯,少伯又讲给了我。由此可知,人的生死,天数早已经注定了。至于做了大善事或者大恶事,则寿命或者延长或者削减,可能就会有一定的变化。少伯又说:“人们都传说杨荣绪先生死后做了湖州城隍神。”理论上讲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