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 圣治丸方论
夏令暑湿炎蒸,人触之,设或正气不足,最易感病。而南方地卑气薄,更多中痧吐泻之证。推其致病之原,或过于贪凉,风寒外受;或困于行路,暑湿相干;或口腹不慎,为冷气所滞;或中气太弱,使输化失宜;或感时行疫疠之邪;或触秽恶不正之气。皆能致脾土不运,阴阳反戾,升降失司,卒然腹痛,上下奔迫,四支厥冷,吐泻并作,津液顿亡。则宗筋失养故,足挛筋缩。先起两腿,或见四肢,名曰“霍乱转筋”,生死瞬息。一交夏令,此证大行。甚有一家数人,而同时告毙者,深可畏也。
爰拟一方,名曰“圣治”,入夏可预合备用。如遇胸膈痞闷时,即以一丸入口,藉以解秽却邪。方用真白术(烘燥)二两,姜汁炒真川朴二两,真陈皮(盐水炒)二两,白檀香一两,降真香一两。以上五味,同研烂末,以广藿香六两,煎浓汤,泛丸如桂圆核大,每服三五丸,细嚼和津咽下。
按,术能和脾燥湿,定中止呕,扶正却邪,故用为君。朴能泻实而化湿,平胃调气,消痰行水,兼治泻利呕恶;陈皮能快膈导滞,宣通五脏,并可除寒散表,故用此二味为臣。檀香调脾利膈,降香能辟秽恶怪异之气,故用为佐。藿香禀芬芳之清气,为达脾肺之要药,气机通畅,则邪逆自定,故用为引。其曰“圣治”者,以圣人有治病治未病之旨。盖思患预防,莫若服药于未病之先,使轻者解散,实却病养生之一助云。按,是方出,而修合者,多服之有验。药极平易,绝不损人耳。
【译文】夏令时节,暑热潮湿,热气蒸腾,人如果接触到,假如身体的正气不足,最容易生病。而且南方地势低下,气息薄弱,更多会容易出现中痧(中医称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呕吐、腹泻等症状。推测其导致疾病的缘由,或者是过于贪凉,外感风寒;或者是因急于赶路而疲惫,湿热之气侵袭;或者是饮食不谨慎,寒凉之气凝滞在身体中;或者是中气太薄弱,使消化吸收失常;或者是外感时下流行的瘟疫之邪气;或者是接触到了污秽肮脏不正之气。这些情况都能导致脾土(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脾脏属土,故称)不能有效运化,阴阳失调,体内气机升降不受控制,突然感到腹痛,上下翻腾,四肢发冷,上吐下泻,口中津液消失。则肌肉和筋脉营养跟不上,导致手足痉挛、筋脉萎缩。先从两腿开始,有的出现于四肢,称为“霍乱转筋”,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则生死只在一瞬之间,就很危险了。一到夏季,这种病症大为流行。甚至有一家几口人,同时得病而死的,实在是可怕。
因此拟定一个方子,名叫“圣治”,进入夏季之后就可以预先合成备用。如果遇到胸膈痞闷(前胸、胃脘部胀满、憋闷、不舒畅)的症状时,就可以取出一丸服用,借以消解驱除污秽邪恶之气。这个方子是用真白术(烘干)二两,姜汁炒真川朴二两,真陈皮(用盐水炒)二两,白檀香一两,降真香一两。以上这五味药材,同时研磨成粉末,再用广藿香六两,煎熬成浓汤,搓成像桂圆核那么大的药丸,每次服用三五丸,细嚼后伴随津液咽下。
按,白术能和脾燥湿,定中止呕,扶正去邪,所以用为君。川朴能泻实而化湿,平胃调气,消痰行水,同时可以治疗泻利呕恶;陈皮能快膈导滞,宣通五脏,并可以除寒散表,所以用这二味药材作为臣。檀香能调脾利膈,降香能辟除秽恶怪异之气,所以用为佐。藿香具有芬芳之清气,是通达脾肺的关键之药,气机通畅,则邪逆自定,所以用为引。此方取名叫“圣治”,是因为圣人主张治病贵在还未生病之前防止生病。所以为了预防疾病,不如在未得病之时预先服用药物,使症状轻微的提前将症状化解掉,确实对于去病养生有莫大的助益。按,这个方子一经出现,而配制合成此药的,很多人服用后都有效果。而且所用的药材都很平和,并不猛烈,不会有伤身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