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相转二品

8.5.3 相转二品

温侍郎(汝适),号筼坡,顺德龙山人,乾隆甲辰登进士。殿试后一日,天未明,联班入内,听候胪唱。有同科进士杨迈峰,江西人,同乡友知其善相,戏问曰:“今日状元是何人?”杨遍观曰:“无之。”有顷,众曰:“毕至矣。”又曰:“无之。”时殿角有一人,面壁而睡,众指以问焉。杨以火照之,曰:“在此矣。”须臾,传呼第一名状元茹棻,即面壁人也。此事已见前录。

温公深服其术,暇时往杨处拜访,叩以终身前程。杨曰:“君一生官阶,文学侍从,名场顺利,当以四品归田。”温公信之。后授职编修,丁忧回籍,值乾隆甲寅年,桑园围崩决。桑园围者,枕南顺两邑,袤广百余里,广东之至大围也,数十年来多遭水患。公居龙山乡,在围中目睹流离,知修筑非易。向例税亩起科,公曰:“不必尽依前法。”婉劝顺殷富,格外捐资,帅同人合力完筑,全围筑固,永无水患。复在乡创义举,济人无算。

服满进京,杨一见讶曰:“君回乡其多种福田乎,何以骨格大异也?可得二品矣。”公告以故。杨笑曰:“相随心转,前程不能限也。”公后入上书房行走,再官侍讲侍读,历任广西、四川、山东主考,又为陕西、甘肃学政,屡司文柄;洊至兵部侍郎。后归田。复请大吏奏准借库银八万两,发商生息,以备水患。至今除还库款之外,永得息银作岁修,利赖无穷焉。公所生子承悌,道光丙戌登进士,入翰林,官刑部主事。

按,温公尝告人曰:吾母太夫人任氏,事吾祖母区太夫人,凡饮食甘旨之奉、出入扶持之节,莫不小心勤谨,曲意承欢。区太夫人甚爱重之,尝训汝适等曰:“自吾见汝母,而知吾家忠厚积善,以昌其子孙,非偶然也。昔汝曾祖惺庵公,有活婴之德;汝祖适斋公,有睦族之谊;汝父又能好施,每岁捐米数百石,赈其族党。凡族之孤寒无告者,月赒之粟,岁以为常。今族中孤儿寡妇,赖以成立者甚众。盖至是五十余年矣。汝父终鲜兄弟,晚而子孙蕃衍,服习诗书,非明验与!”迨后,汝述,中嘉庆庚申举人,官登州同知;汝进,中嘉庆癸酉举人;汝遵,官詹事府主簿;而公居第六,庶出也。

任氏太夫人,慈祥宽厚,常拜乡之观音。甫出轿,被抢去金簪,众追之。太夫人呼曰:“骨簪耳,无庸追也。”后常戴骨簪,人称为“骨簪二太”。每训子孙孙妇等曰:“汝等生长高门,珠翠罗绮,习以为常。岂知吾家一灯纺绩之苦耶?至于恤寡怜贫,力所能为者,未尝少吝,厚施而薄享,于心稍安耳。”又谓:“妇女闲事赌博,诚非所宜。闺门有赌风,即败象也。愿子孙永戒之!”

【译文】温汝适侍郎,字步容,号筼坡,广东顺德龙山人,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进士。参加完殿试后的第二天,天还没亮,排班进入内廷,听候公布名次后接受皇帝召见。有一名同科录取的进士杨迈峰,是江西人,同乡朋友都知道他善于看相,开玩笑地问他:“今天的状元是谁?”杨先生观察了一遍,说:“没有。”过了一会儿,大家都说:“人都到齐了。”又说:“还是没有。”当时大殿角落里有一个人,在面朝墙壁睡觉,大家指着他问。杨某拿灯火照了一下,说:“在这里。”不一会儿,大家听到宣布一甲第一名状元是茹棻(rú fēn,字稚葵,号古香,浙江绍兴人,官至兵部尚书),果然就是面壁而睡的人。这件事情已经记录在前文中。

温汝适先生深深叹服于他的相术,空闲时间就到杨先生那里拜访,叩问终身的前程。杨先生说:“先生一生的官位,属于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仕途也比较顺利,最后以四品的级别退休还乡。”温先生很相信。后来,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因父丧回乡守孝,正值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桑园围决堤。桑园围,地跨南海、顺德两县,占地面积方圆一百多里,是广东最大的堤围,几十年来因失修,经常遭受水患灾害的困扰。温先生居住在龙山乡,在堤围之中目睹老百姓流离失所,知道修筑和维护不容易。过去的做法是按照田亩征收捐税,温先生说:“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以前的办法。”他婉转恳切地劝说顺德的富户,特别要额外踊跃捐款,带领当地人齐心协力完成堤围的修筑,将整个堤围加固,从此永远不再遭受水患。又在家乡创办多种善行义举,帮助到的人不计其数。

守孝期满回京城任职,杨先生一见到他就惊讶地说:“先生回乡后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吧,不然为何骨相已经大不一样了?可以达到二品的级别了。”温先生告诉他了其中的缘故。杨先生说:“面相跟随心地转变,前程不可限量啊!”温先生后来入上书房行走,其后担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等,又历任广西、四川、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又担任陕西、甘肃学政,多次执掌考选文士、评定文章的权柄,累官至兵部侍郎。后来,退休回乡。又向上级大官提请,奏请朝廷借贷库银八万两,拨交当地商人发生利息,作为维护堤围、防备水患的资金。至今每年所产生的息银除了一部分偿还库银本金以外,其余部分作为每年维修堤围的资金,使当地百姓长期受益。温先生的儿子温承悌,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刑部主事。

按,温汝适先生曾经对人说:我的母亲任氏太夫人,侍奉我的祖母区氏老太夫人,凡是日常饮食的供养、出入扶持的礼节等,没有不小心勤勉谨慎的,尽心尽力让老人欢喜。区老太夫人对她非常喜爱和敬重,曾经对我们兄弟说:“自从我见到你们的母亲,就知道是我们家为人忠厚、积德行善,才使得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绝不是偶然的。当初你们的曾祖父惺庵公,曾有救活婴儿的善行;你们的祖父适斋公,能够和睦宗族,极力维护邻里族人之间的团结;你们的父亲又能乐善好施,每年捐出米粮几百石,用于周济族人和邻里乡党。凡是族人中孤苦贫寒而又无处求助的,每月接济给他们一些口粮,每年如此,成为惯例。现在宗族中的孤儿寡妇,依靠他的帮助得以维持生活、成家立业的有很多。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你们的父亲没有兄弟,晚年子孙满堂,繁衍不息,而且又都能够读书有学问,这些不都是很明显的验证吗?”此后,温汝述,在嘉庆五年(1800)庚申科乡试考中举人,官至山东登州同知;温汝进,在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科乡试考中举人;温汝遵,官至詹事府主簿;而温汝适先生排行第六,是庶出(妾所生的子女)的子嗣。

母亲任氏太夫人,为人慈祥宽厚,常常礼拜乡里供奉的观世音菩萨。有一次,刚刚从轿子里出来,头发上金簪被人抢去,众人急忙追赶。太夫人喊道:“只是骨簪而已,不用追了。”后来平时便一直戴骨簪,人们称为“骨簪二太”。时常教导子孙、儿媳、孙媳们说:“你们生长在富贵之家,头戴金银珠宝、身穿绫罗绸缎,感觉稀松平常。怎么知道我们家当初在一盏油灯下纺纱织布的辛苦呢?至于救济孤寡无依和贫寒困苦的人,力量能够做到的,不曾有丝毫的吝惜,施舍给别人要慷慨丰厚,自己享用则要淡薄简朴,这样才能稍稍感到心安。”又说:“妇女闲来无事沉迷于赌博,实在是不合适的。闺门有赌博之风,就是败家之象。希望子孙永远记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