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4 谢忠愍公

8.1.14 谢忠愍公

谢公讳子澄,字云舫,四川新都县人。以举人大挑知县,官直隶,所至有声。咸丰壬子,调天津。癸丑,粤贼扰河北诸州县。公度必趋津,请得便宜,募丁壮。出狱中囚,许立功自赎。编入籍,得三千人,号津勇。

九月二十八日,贼掠沧州。公曰:“事急矣,不出御,彼将乘城。”率津勇出,次于城西稍直口,城临运河,浚濠引河水当贼冲,而别通南洼以待贼。津人故习鸟铳击水鸟,得百余人,伏南洼舟中,属贼至唤舟,即拏舟迎。舟近贼,鸣金发铳。俄而贼又至,濠水涨益急,不得前。公遽挥勇从旁击杀数千人。勇目刘继德,狱囚也,擒伪三王斩之。贼溃而南,趣南洼舟,舟铳齐发,遂大奔溃。公欲穷追,当事者务持重,止之,遂不果。然天津,京师门户,保全之功,实恃此役。捷闻,擢公知府,并赏戴花翎。

贼既败,回窜静海,分屯独流镇,树木栅,坚不能拔。大帅调津勇,勇哗,不欲隶他人麾下。于是并调公,勇乃行,屡立战功。

十一月二十一日,贼攻佟都统炮台,公救之,转战数里。贼大至,从者劝公退,公不可。时日暮昏黑,朔风吹沙石,杀声震野。公被七创,从者十余人,于鹏龙负公走。公问何之,曰:“归营。”公曰:“我自有死所。”于负公疾走。公连号:“我创甚,姑少休息。”于置公,公跃入水。于鹏龙、于栋梁、贾武平,俱赴水死。次日剖冰,得公尸。津勇扶公柩入城,津人巷哭夹路祭。

至今,公忌日,相约禁屠宰,斋戒奠醊;生日则张灯乐。而当时贼闻之,酌酒相贺两昼夜。事闻,加布政司衔,赐谥忠愍;赏骑都尉世职。原籍与阵亡地方,皆建专祠。从死三人,得附祀焉。

【译文】谢子澄先生,字云舫,是四川省新都县人。考中举人的功名之后,经过大挑(清制,挑选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教职,称为“大挑”)被任命为知县,在直隶省任职,所到之处政声卓著。咸丰壬子年(1852),调任到天津。癸丑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侵扰河北一带的州县。谢公料想太平军一定会攻打到天津来,请示上级同意后,面向青壮年男子招募兵勇。又释放牢狱中的囚犯,准许他们到战场上立功赎罪。把他们统一编入军籍,募集了三千人,号称“津勇”。

当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平军侵掠沧州。谢公说:“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了,如果不出去抵御,他们就要登城了。”率领津勇出城,驻扎在城西的稍直口;城墙紧临运河,开挖濠沟,引运河水阻挡太平军的来路,同时又疏通了南洼来等待太平军。天津过去有许多人善于用鸟铳射击水鸟,找了一百多个这样的人,埋伏在南洼的船上,提前跟他们说好,等太平军来叫船的时候,就开船迎上去。等船只开到接近太平军的时候,就鸣金发枪。过了一会儿,太平军又来了,因濠沟中的水位迅速上涨,所以无法前进。谢公立即指挥兵勇从旁边击杀太平军几千人。有一名叫刘继德的兵勇,本来是一名囚犯,擒住了太平军的三个王,并将他们斩杀。太平军溃败,向南逃窜,到南洼找寻船只,船上的鸟枪一齐发射,太平军大溃败,四处逃窜。谢公想要继续追击,上级官员行事保守慎重,阻止了他,于是不再追赶。然而天津本来就是京城的门户,保卫京城未被入侵的功劳,全靠这次战役。胜利的消息上报到朝廷,谢公被擢升为知府,并赏戴花翎。

太平军溃败以后,掉头逃窜至静海县,分兵驻扎在独流镇,立起木栅栏,十分坚固,无法拔动。总督大人想要调动津勇,兵勇们纷纷闹意见,不想接受他人指挥。于是又把谢公调过来,兵勇们才肯出发,又多次立下战功。

十一月二十一日,太平军攻打都统佟鉴的炮台,谢公前去救援,转战方圆几里的地方。太平军大部队赶来,随从的人劝说谢公撤退,谢公不同意。当时天色已晚,光线昏黄黑暗,北风吹得飞沙走石,双方厮杀的喊声震天动地。谢公身上受了七处伤,随从的只有十几个人了,有一名叫于鹏龙的兵勇,背着谢公走。谢公问他到哪里去,说:“回军营。”谢公说:“我自有死的地方。”于鹏龙背着谢公走得更快了。谢公连声说道:“我受伤得厉害,暂时休息一会儿。”于鹏龙放谢公下来,谢公突然纵身一跃跳入水中。于鹏龙、于栋梁、贾武平三人,都跳水牺牲了。第二天,凿开河冰,发现了谢公的遗体。兵勇们护送谢公的灵柩回城,天津人在里巷中聚哭,夹道祭奠送行。

直到今天,每到谢公的忌日那天,天津人相约禁止屠宰,持斋戒杀,奠酒祭拜;诞辰之日,则是张灯结彩,演奏鼓乐。而当时太平军听闻谢公战死的消息之后,大摆酒宴庆贺了两天两夜。谢公壮烈牺牲的消息奏报朝廷以后,追封他为布政司的职衔,赐谥号为“忠愍”;赏赐其子孙世袭骑都尉(正四品)的爵位。谢公的原籍和阵亡的地方,都建立专祠纪念。随他一同牺牲的三个人,一并奉祀在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