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 某孝子
某孝子,忘其姓氏,家杭城东园,以肩挑谋生。母年老,病废而瞽。娶妻生子女。咸丰庚申春,贼窜杭城,将陷之顷,某语妇云:“吾将负母渡江避寇,恨不能揭眷同逃,以子女累汝,生死非所计也。”妇泣诺。母亦以“身既老疾,死可无憾”等语,哭斥其子,令携妇、孙偕逃。某不愿,遽负母行,母啮其背,冀负痛释手。某忍而驰,将至望江门,遇贼队十余人。忽一贼呼曰:“尔非某耶,负者何人?”某遽谛视,识为当年同业染者,遂以负母避难告。贼云:“后黑衣队麕至,嗜杀人,奈何?”某泣求救。贼遂率其党护之行。某竟得与母,安然渡江,流寓萧邑。
越七日,张璧田军门,收复杭城。某闻信急回,见墙屋已毁,意妻子必不免。因拨瓦砾,冀觅其遗骸。闻井中啼哭声,某遂发覆,则妻与子女俱无恙,引之出。诘其故,盖贼至时,妇以子女累,不能走,知无全理。家故有井,先驱子女入,而己亦溺焉。时天久雨,井水故涨,迨妇入井后,水渐涸,得偕子女伏处。饥则食井渫,亦无所苦。屋倾时,梁横架井上,以是得无害。迨某拨瓦,子女故得号而出焉。似有阴庇之者,殆孝德所感欤!
【译文】某孝子,我忘了他的姓名,他居住在杭州城东园,以挑运货物谋生。母亲年老,长期生病不能干活,而且双目失明。孝子已经娶妻,有了子女。咸丰十年(1860)庚申春天,太平军流窜到杭州城,杭州城将被攻陷之际,孝子对妻子说:“我将背负母亲渡江躲避匪乱,恨不能携带家眷一同出逃,留下子女拖累于你,生死只能听天由命了。”妻子哭泣着答应。孝子的母亲也以“我已老病,死而无憾”等话,哭泣着斥责儿子,让儿子携带媳妇、孙子一同出逃。孝子不愿意,忽然背起母亲出逃,母亲用牙齿咬孝子的背,希望儿子负痛放手。孝子忍着疼痛奔驰,将到望江门时,遇到一伙贼匪的队伍,有十几个人。忽然有一个贼人大声说:“你不是某人吗,背着的是什么人?”孝子仔细一看,认出这个贼人是当年与自己一同在染布行工作的同事,便把自己背负母亲避难的事告诉了对方。那个贼人说:“后面有一伙穿黑衣服的队伍蜂拥而来,他们喜欢杀人,怎么办呢?”孝子哭泣着求救。那个贼人于是率领其同党护送孝子前行。孝子竟然因此得以与母亲安然渡江,流落寄寓在萧山县。
七天后,张璧田军门率军收复杭州城。孝子听到消息,急忙返回,看见家中墙屋已毁,猜测妻子和子女必定死于战乱。于是掀开瓦砾,希望能找到她们的尸体。孝子听到井中有啼哭声,于是揭开井上的覆盖物,发现妻子与子女都在井中安然无恙,将她们救了出来。孝子询问缘故,原来是逆贼到来时,妻子因有子女拖累,不能出逃,预料绝难保全性命。其家原本有一口井,妻子先驱赶子女跳入井中,随后她也跳入井中想要自溺。当时因为久雨,井水上涨,妻子跳入井中后,井水竟然渐渐干涸,因此她才能够与子女在井中躲藏。饥饿时,妻子便与子女食用干净的井水充饥,也不觉得多么受苦。房屋倾倒时,屋梁横架在井上,因此没有受到伤害。等孝子掀去瓦砾时,其子女这才大声号哭,于是就被救出了。这似乎有神灵在暗中庇护着孝子的妻子、儿女,大概是孝子的孝德感动了上天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