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6 财多宜散
台郡太平县,有富翁崔姓,积金三十万。三子皆不肖,挥金如土。翁虑子之败业也,商之于族弟莲山。莲山系道光乙未孝廉,少与翁同窗共学者,识见高卓能断,因代翁画计曰:“但早为计。兄财三十万,将九万分与郎君;将六万自为生养殁丧之费;其余十五万,为善乐施,散之于乡党邻里。能如是,遂免子孙冻馁之虞矣。”翁然其言,已而不能行,因循姑待。
未几,长子、次子入都捐官,挥霍十余万金;幼子在家效尤,未一星终,家财荡然如洗。三子冻馁,竟如乞丐。而翁死不瞑目,悔不听弟言,然已晚矣。
大凡世之铢积寸累而成巨富者,断不肯施舍一文于贫乏,其故何哉?盖其入自艰辛,出自鄙吝。殊不知天道循环,极啬之家,必有奢儿。财贵流通,且勿论悖入悖出。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智;愚而多财,则益其过。金玉满堂,子孙无福消受;广种福田,子孙庶食旧德。余故曰:积而能散,乃长保其富者也。愿世之富者,能知保富之道,不在垂裕后昆,而在好施乐善;则富可长保,而子孙必昌盛矣。请细思之,勿蹈崔翁之辙。
【译文】浙江台州府太平县(今温岭市),有一位富翁崔某,积累的财富达到三十万两。三个儿子都不成器,肆意挥霍,挥金如土。崔翁担心儿子败坏了家业,就和族弟崔莲山商量。莲山是道光乙未年(1835)的举人,少年时曾和崔翁同窗一起读书,见识高超,很有主意,就替崔翁谋划说:“要尽早做打算。兄长家财三十万,可以将其中的九万分给儿子们;将六万自己留着以备将来养老送终之用;其余的十五万,用来做善事,施舍出去,分散给贫困的邻里乡党。如果能这样做,就不用担心子孙挨饿受冻了。”崔翁对他的话表示认同,却没有立即落实,一直拖延,等待以后。
不久后,大儿子、二儿子进京捐纳官职,挥霍掉十多万两银子;小儿子也在家跟着仿效,不到十二年,家财全部被挥霍一空,荡然无存。三个儿子挨饿受冻,最后竟然形同乞丐。而崔翁死不瞑目,后悔没有听从族弟的话,但是已经晚了。
凡是世上通过一点一滴、积少成多而成为大富之家的,断然不肯施舍一文钱给贫困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他赚钱的过程十分辛苦,所以施舍的时候必定吝惜。殊不知天道循环,极度吝啬的家庭,必定产生奢侈败家的子孙。财富贵在流通,而且如果财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最后也会以不正当的渠道失去。(《礼记·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子孙贤能,如果有很多财富,就会损害他们的智慧;子孙愚蠢,如果有很多财富,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金玉满堂,子孙可能没有福分享用;多做善事,广积福德,子孙才能享用先人的德泽。所以我说:积累财富又能施舍财富,才是长久保持富贵的方法。但愿世上的富贵人家,能够知道保守富贵的道理,不在于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而在于乐善好施;那么,富贵可以长久保持,而子孙必定一直昌盛。还请深思熟虑,不要重蹈崔翁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