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 漆藏金

7.5.2 漆藏金

嘉兴于氏,巨室也,市房甚多。有朱某者,贩鱼为业,租于氏屋;屋即在府旁,为于太夫人赠嫁产。每岁杪,太夫人遣婢来收租,不假手仆隶;朱便而安之。

朱虽小负贩,然性豪旷能急人之难。尝于市中遇男妇二人,携一子,约十龄,相持而哭。朱询之,曰淮安人,遭水厄流亡至此。闻今岁大稔,将归而无资,欲卖妻,志既不可夺;欲卖子,情又不忍离。徘徊无策,饥火中烧,故相持而恸。朱询其需钱几何,曰:“但得二千文足矣。”朱不忍,如数给之。其行谊类是者甚多。

禾俗岁暮祀神,恒多市纸钱,置筐篚中,两人扛之入内,力若弗胜者,宣言曰:“今日掘藏矣。”以是为来年富厚之兆。然特闾巷小民行之,士大夫家不屑也。是岁,朱夫妇祀神甫毕,适于氏征租婢至。二人延之饮,曰:“祀事方竣,财神即来,来岁定当大发。请饮此福酒,再持房金去。归以实对,太夫人当不而责也。”婢笑曰:“我比已再来矣。初来正当贤夫妇掘藏时,不敢惊动,归以告。太夫人行年七十,金宝珠玉常见,未见藏银,欲借观之,以新耳目。故令复来,暂假即归,幸弗吝。”朱笑曰:“此禾俗过年之口采,非真获藏也,安所得银以奉太夫人?”婢艴然曰:“若真小家气,太夫人岂肯昧汝一锭银者,而饰辞以拒我?”朱夫妇力辨其无。婢大怒曰:“此屋本太夫人产,藏银出此屋中,汝何得据为己有?归白太夫人,当令司事者问汝。”拂衣竟去。朱夫妇相对惊诧。

有顷,婢复将命持元宝二,以予朱,曰:“太夫人知掘藏者,忌骤用则易尽。今请以二易一,为若将来营运获利必倍之兆,幸毋再却!”朱尚欲有言,妇视之以目,谓婢曰:“既承太夫人谆谕,何敢终秘?但请饮杯酒,当取以奉献。”遂招夫出,予以一锭银曰:“速镕火漆,和泥以涂之。”如其言。色黝然而黑,土色斑烂,望而知为出自窖中者。举以予婢曰:“太夫人银本不敢留,顾俗忌既尔,敬当暂领。”婢喜,携之去;旋复来曰:“藏银,太夫人留以示子孙矣。命以二宝,及今年房租为赠。”

朱夫妇皆大喜过望,既意外得五十金,遂弃贩渔业,将设小杂货店以自赡。因持于氏所赠宝,开单赴行批价;行主即于氏族,见而哂之曰:“汝大财星,尚作此小买卖耶!”还其银,十倍其货以予之,辞不获命。顾念计亦甚得,遂别赁门面,择日大开店。则存银者、附本者、合分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竟不费一钱,而百事俱集。所居货,获利恒数倍,不数年富并于氏。

【译文】嘉兴的于氏家族,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有很多门面房。有一个姓朱的人,以贩鱼为业,租赁了于家的房屋居住。屋子就在于家住宅的旁边,是于老太夫人陪嫁的财产。每年年底,于老太夫人就会派一个老妇人或者婢女,来收房租,从不假手于其他的仆人。朱某感到很方便,两家相安无事。

朱某虽然只是个小商贩,但是为人豪爽豁达,能够救济别人的急难。曾经在街市上遇到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儿子,相抱而哭,伤心之情打动了路人。朱某就询问他们,他们说是淮安人,因为家中遭遇水灾,就逃难到这里。听说今年家乡大丰收,想要回去却没有路费。打算卖掉妻子,妻子坚决不肯改嫁;如果卖掉儿子,情感上不忍分离。犹豫不定,无计可施,饿得快不行了,所以抱在一起大哭一场。朱某询问他们需要多少钱,可以带着妻子孩子回到老家。他们回答说:“只要两千文就足够了。”朱某心中不忍,如数取了钱送给他们。他类似这样的做法还有很多。

按照嘉兴当地的风俗,每年年底祭祀神明,通常要买很多纸做的元宝,放在筐中,由两个人抬到家里,好像很重而抬不动的样子,然后嘴里念叨着:“今天挖掘到宝藏了!”以此作为来年发财的好兆头。不过只是市井小民才会这样做,士大夫家庭不屑于做这种事。这一年,朱某夫妇祭神结束,正好于家收房租的婢女来了。夫妇二人请她饮酒,说:“祭神的事情刚刚结束,财神就到了,来年一定发大财。请喝了这杯福酒,然后再拿着房租回去。回去后据实禀报老太夫人,一定不会责怪你的。”婢女笑着说:“我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正看到你们夫妇二人挖掘宝藏,不敢惊扰。回去之后报告了太夫人,太夫人已经七十岁了,各种金银珠宝见得太多了,却从未见过挖掘宝藏挖出的银子,想要请回一枚元宝观看一下,开开眼界。所以现在又来了,暂时借用,很快就归还,还请不要吝惜。”朱某笑着说:“这是嘉兴的风俗,只是过年讨个好口彩,并不是真正挖到宝藏了。哪里有什么银元宝,拿给太夫人看呢?”婢女生气地说:“你真是小家子气!太夫人怎么会贪图你这一锭银子呢?却找这样的借口来拒绝我!”朱某夫妇极力辩说确实没有。婢女大怒说:“这屋子本是太夫人的家产,藏银是从这屋子里挖出来的,你们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回去之后告诉太夫人,一定让官府的人来找你们!”转身就走了。朱某夫妇互相对视,惊诧不已。

过了一会,婢女又来传话,拿着两个元宝,交给朱某说:“太夫人知道掘藏的银子,忌讳马上就用,马上用的话容易用光。现在拿两个换一个,作为你们将来做生意获利加倍的好兆头,请不要再推却。”朱某还要说话,妻子给他使了个眼色,对婢女说:“既然承蒙太夫人谆谆叮嘱,怎敢再秘藏?但请先喝一杯酒,这就取来献上。”于是叫丈夫出来,拿出一锭银子说:“赶快用火漆烧化,和泥土一起搅拌,涂在表面。”朱某就照这样做了,银锭颜色发黑,还带有泥土的颜色,一看就像是从地窖里挖出来的。拿着这枚银锭交给婢女,说:“太夫人给的银子,本来不敢接受,不过风俗上既然有这种忌讳,就暂时收下,等待复命。”婢女高兴地拿着银锭回去了。过了一会,又回来说:“藏银太夫人留下来准备传给子孙了。命我转告,就以那两枚元宝和一年的房租作为酬谢。”

朱某夫妇都大喜过望,既已意外得到了五十两银子,于是放弃贩鱼的生意,计划开一间小杂货店来维持生计。于是拿着于太夫人所赠的元宝,开好采购单到商行批发货物。行主也是于氏一族的人,见到这锭银子,笑着说:“你是大财星,还做这小买卖吗?”将银子还给了他,又送给他十倍的货物。朱某推辞而不得。心想这样也不错,就另外租赁了门面,择吉日开业。开张以后,存银子的、入股的、合伙的,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竟然一分钱没花,而百事齐备了。所囤积的货物,经常获得几倍的利润。没过几年,财富和于家已经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