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 金衙庄
杭州舒园,本金氏别业,旧称“金衙庄”。地极宽广高台曲馆,水榭风廊,夏日纳凉,尤为胜境,武林诸园,莫大于此矣。近园有面肆,一日客观荷坐久,呼面饷之。进面者十数龄童子,徘徊不忍去。仆呵之,始怏怏出,颇自恚,因誓曰:“他日得志,不有此园,非夫也。”闻者姗笑之。
童子归,终夜不寐,展转寻思,欲偿此誓,非读书不可。于是辞肆主,投身某宦为书童,伺塾师课读,辄潜听而默识之。佣赀尽以买书,暇即闭户读,有时向师质疑问难,颇能领悟。或作破承小讲,呈师批改,亦有思路。问其父作何生业,含糊以对。常问师:“如欲小试,能否无碍?”师曰:“尔虽微贱,并非契卖为奴。果有志上进,能完篇;予系廪生,愿保尔入场,无人攻也。”僮大喜,服役之余,绝不外出,发愤用功。主人亦喜其好学,命伴诸郎读,半载成篇,师益为尽心指授。
是年适小试,开履历,始知姓舒。父为府学诸生,早卒;叔不能养,八岁废书,遂入面肆。至是竟入泮;次年乡试未售,益奋勉。下科即中式;春闱联捷,以即用知县,发江苏,补六合令。其师以老明经不应试,为之出赀捐教职,以报焉。六合有膏腴名,为令十年,引疾归,年未强仕。人怪问之,笑曰:“宦途风味,不过如斯。余将寻泉石烟霞之乐,正须及筋力未衰时耳。”
时金氏中落,一子将远宦,园林无主,愿贱价典质,以五千金典十年。数载后,金氏子卒于官,家益贫,人口益少。复予一二千金,竟为舒氏之业。距在园立誓时,未三十年,而身享林泉之福,且四十载。可谓有志竟成矣。
然此并非阴谋巧夺,全是一番苦心孤诣,故上天亦为玉成之。至曾孙,不能守,又典与某氏。后且屡易其主,零星典售,园亦日就荒芜。道光丙午,余到杭,欲觅寓所,则索价二千金。以东偏近城门,夜间难于防范,不果购得。至咸丰十年,作军需局。今则为四闲别墅,规模一新,常为燕饮聚集之所矣。四闲者,万篪轩、吴晓帆两方伯,濮少霞、许缘仲两观察也。
【译文】杭州舒园,本是金氏的别墅,旧称“金衙庄”。其地极为宽广,里面建有高台曲馆,水榭风廊,夏天在此纳凉,实在是绝佳的胜地,杭州各园林,没有比它更大的了。靠近舒园有一家面馆,一天,客人在此观赏荷花,坐得久了,便叫面来吃。送面的是个十几岁的童子,(见园内风景美好),徘徊不忍离去。仆人呵斥他,童子才闷闷不乐地离开,心中颇自愤怒,于是发誓说:“他日得志,不拥有此园,不是大丈夫。”听到的人都讥笑他。
童子回去后,彻夜不眠,翻来覆去地寻思,想实现誓言,非读书不可。于是,向面馆主人辞职,投身到某官宦人家做书童,趁塾师教官员的儿子读书时,就暗中前往倾听,并默记下来。童子把所有的工钱都用来买书,闲暇时就闭门读书,有时向塾师请教一些疑难问题,(塾师给他讲解后,)他很快便能领悟。有时,他也写作几篇短小的讲究破题承题的八股文,呈给塾师批改,也有些思路。塾师询问童子他的父亲是作什么营生的,童子含糊应答。他经常询问塾师:“如果想参加童子试,能否顺利进场?”塾师说:“你虽然微贱,但是并非签订契约卖身为奴。你如果真有上进心,能作一篇完整的八股文。我作为廪生,愿意保你入场,没有人会说闲话。”童子大喜,服役后有空闲时,绝不外出,发愤用功读书。主人也喜欢他好学上进,命他陪伴自己的儿子读书,半年后,他就能作一篇完整的八股文了,于是塾师更加尽心地教导他。
这年正逢童子试,童子开具履历,塾师才知道他姓舒。其父是府学生员,早已亡故;叔叔家境贫穷,无力抚养,童子八岁放弃读书,于是进入面馆佣工。至此,童子竟考中小试入学成为生员。第二年,乡试未中,童子更加发愤努力。又过了一年,他便考中了。接着又考中进士,即用(清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知县,发派到江苏任职,补授六合县(今南京市六合区)县令。其师因为老贡生的身份而不愿参加考试,童子便出钱为老师捐了教职,以报答老师的恩德。六合县县令素来是个肥差,童子做了十年的县令后,托病告归,当时他年龄未到四十岁。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何不愿意做官,他笑着说:“做官的滋味,不过如此。我将寻求泉石烟霞之乐,这正需要在体力未衰之时去做。”
此时,金氏的家道已然衰落,金氏的一个儿子将要去远方做官,园林没有主人,愿意贱价典押,舒某花五千两银子购买了十年的使用权。数年后,金氏的儿子死于任所,金家更加贫穷,人口也日益减少。舒氏又用一二千两银子(将整个园林买下),从此这座园林就成为舒氏的产业了。这时距离舒氏在园中立誓的时间,不过三十年,此后他在这里身享林泉之福,将近四十年。可谓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了。
然而,这并不是舒氏用阴谋诡计巧取豪夺来的,全是他的一片苦心孤诣造就的,因此上天也愿意帮助他完成心愿。传到舒氏的曾孙时,其曾孙不能守住家产,又把园林典卖给了某氏。后来,园林多次改换主人,零星典卖,园林也就日渐荒芜了。道光丙午年(1846),我前往杭州,想在此寻觅一处住所,园林的主人索价二千两银子。因为园林的东侧靠近城门,夜间难以防范,所以我最终没有购买。到了咸丰十年(1860),园林被征用为军需局。如今,园林则已成为四闲别墅,规模焕然一新,经常作为宴饮聚集之所了。所谓“四闲”,是指万篪轩、吴晓帆两位布政使和濮少霞、许缘仲两位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