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 闽省盗贼
汪稼门(志伊)制军,任闽督,治盗最严;洋面间亦失事,而随路抢劫稀少。一日,南台钱肆,四鼓被盗。次日甫曙,制军已亲至,副参、郡丞禀谒,伏地惶悚请罪。制军叱左右,立将各协,摘去顶戴,当街捆责四十棍;游守等,遍加责处;郡丞、主簿,咸摘顶。严词呵斥,限三日内破案,逾限则尽挂弹章。果如期赃盗悉获。犹分别各记大过。当时地方官,俱留心缉捕,无敢懈玩。
数年后,道路稍不端,然惟商贾或遭劫掠;水陆两途,凡奉公者,尚不敢动。自台阳张丙乱后,不数年,又遇英夷滋扰。所募勇役,散而为盗,于是萑苻(huán fú)日盛。近则发逆之后,劫案愈多,行路每有戒心。凡奉差委员,以及拨运兵饷,批解钱粮,陆则须乡勇一二百名,海则必用火轮船护送。官眷必搭大帮偕行,方可无事。遍地匪踪,无法剿除,此诚不可不思亟治也。
【译文】汪稼门(名志伊)总督,担任闽浙总督时,治理盗贼最为严厉。海上或偶有抢劫之事,但随路抢劫的事情却少有发生。一天,福州南台的某个钱庄,四更天被盗。第二天天刚亮,汪总督就已亲临现场,副参、郡丞谒见禀告,非常害怕地跪在地上请罪。汪总督叱令左右,立即将各协(清朝军队的编制单位)军官,摘去顶戴,当街捆绑责打四十棍;游击、守备等,遍加责罚;郡丞、主簿,都被摘去顶戴。汪总督又严词呵斥,限三日内破案,超过期限全部都会受到弹劾。果然在规定的期限内,赃物全被找到,盗贼全被捉获。即便如此,汪总督对官员们仍分别各记大过。当时福建的地方官,都留心缉捕盗贼,不敢懈怠和玩忽职守。
数年后,道路上又稍微出现了抢劫之事,但也只是商人有时遭到劫掠;水陆两途,凡是奉行公事之人,盗贼都不敢擅动。自台湾张丙叛乱后,没过几年,又遇到英国人滋扰。官府所招募的兵勇,散乱为盗,于是抢劫之事渐多。近来,太平天国变乱之后,抢劫的案件更多,行路之人常常心生戒惧。凡是奉差的专员,以及拨运兵饷,押送钱粮,陆路则须一二百名乡勇护卫,海陆则必用火轮船护送。官员的家眷必须结成一伙同行,方可无事。遍地都有匪徒出没,无法剿除,这确实不可不考虑亟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