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7 三代孤忠
2025年08月10日
8.5.7 三代孤忠
常州某寺,曾铸铜钟一,叩之无声,久无过问者,遂以哑钟名。汤雨生都督(贻汾),未之信,往游,叩以莛,钟大鸣。僧骇,随击之亦鸣;他人易杵试之,无不鸣。自是钟为不哑矣。都督有《纪缘诗》,述其异。
余闻都督之祖纬堂先生(大奎),乾隆间,官台湾凤山县,殉林爽文之难。都督之父楚儒荀业先生,同死。都督由荫洊升协镇,引年归,侨寓秣陵,诗画自娱,文誉藉甚。会咸丰三年,粤匪陷城,年七旬余,作《绝命诗》,从容就义。距台湾之乱,正甲子一周。三代孤忠,千秋不泯。寺钟之忽鸣,殆忠义之气所激宕耳!
【译文】常州的某座寺院,曾经铸造了一口铜钟,怎么敲都不出声,时间久了也就没人过问这口钟的事情,索性称其为哑钟。汤贻汾(字若仪,号雨生)都督,不相信,就到寺院游玩,用木棒来敲,钟发出很大的声音。僧人惊骇,然后自己来敲,也能出声了;其他人换木棒来敲,没有不出声的。从此以后,这口钟也就不是哑钟了。汤都督曾经写过一首《纪缘诗》,来记述这件奇事。
我听说汤贻汾都督的祖父汤大奎先生(字纬堂),乾隆年间,担任台湾凤山县(今高雄市)知县的官职,因林爽文之乱而殉难。都督的父亲汤荀业(字楚儒,一字与竹)先生,同时遇难。都督荫袭云骑尉世职,后升任至温州镇副总兵,因病未赴任,客居在南京,以写诗作画愉悦身心,在文坛上颇有影响力。在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军队攻陷南京城,他当时七十多岁,作了《绝命诗》一首,从容殉难。距离台湾之乱,正好过了一个甲子(六十年)。三代人尽忠报国,以身殉国,气节千秋不灭。寺院铜钟忽然鸣响,大概是忠义之气所感发激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