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岱山私贩

8.2.2 岱山私贩

咸丰辛酉,粤贼扰浙之际,有萧山某州牧,自四川引疾归。以道路不通,取径上海,雇岱山人刘某船数只,浮海至宁。刘固岱山之贩私盐者,行至横水洋,风色不顺,泊舟岛屿中数日。乘夜启某之箱笼,取其赀重,尽易以石,某君不觉也。

比至宁,舍馆定,启箱箧,则十年官槖,尽羽毛矣。遣人至岱访问,其邻里皆知之,不代为谋。某与宁道张观察(景渠)素识也,亟往诉之。观察严拘提抗,不能得,乃遣弁勇捕获之。而刘顾狡甚,坚不肯认。方研鞫间,而贼已蓦至,宁郡失守。刘遂脱归。于是起华屋,置良田,弟与子侄均娶妇,添海船为贩私计,岱人啧啧羡之。盖所攘获,不下数万金。

壬戌之秋,刘及弟若子侄,各司盐船六艘,至苏松海口售盐易米,满载而归。至横水洋,陡遇飓风,六舟尽没,无一生者。家中诸妇闻之,瓜分所有,均别抱琵琶去。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此陈康斋寓岱时所目击者,岱人咸啧啧以为有天道焉。第不知萧山君,于宁郡陷后何如耳。

【译文】咸丰辛酉年(1861),太平军侵扰浙江期间,有一位某知州官员,是萧山县人,从四川因病辞官回乡。因为道路不通,取道上海,雇了岱山县人刘某的几只船,通过海路到达宁波。刘某本来是岱山县贩运私盐的人,船行至横水洋(别名册子水道,在浙江省东北部海域,舟山岛、册子岛、金塘岛之间)的时候,风向不顺,船只在岛屿之间停泊了几天。刘某趁着夜色,开启了某官员的行李箱,盗取了钱财和贵重物品,换成了石头,某官员没有发觉。

等来到了宁波,找到旅馆住下,开启行李箱,发现做官十年来积攒的收入,全都不翼而飞了。派人到岱山县访查打听,刘某的邻居都知道这回事,却不帮他想办法。某官员与宁绍台道张景渠向来认识,就前去控告。张道台责令下级官员办理,没能成功,于是派遣矫健的兵勇将刘某抓获。而刘某一向十分狡猾,坚决不肯招认。正在严厉审讯期间,而太平军已经突然攻打进来了,宁波府失守。刘某于是得以逃脱回家。于是盖起豪华的房屋,购置了肥沃的良田,弟弟和儿子、侄子们都娶妻成家,各自添置了海船,继续从事贩运私盐的生意,岱山当地人都对他们家啧啧称羡。大概所盗取的财物,不下几万两银子。

同治元年壬戌(1862)的秋天,刘某和弟弟、儿子、侄子们,掌管六艘盐船,到苏州、松江一带沿海卖盐买米,满载而归。船开到横水洋,突然遇到风暴,六艘船全部沉没,没有一人生还。家中的妇女们听说消息之后,瓜分了所有的家产,都改嫁给别人了。顷刻之间,刘家家破人亡、灰飞烟灭。

这是陈康斋先生寓居岱山的时候亲眼所见的事情,岱山人都纷纷感叹确实是是天道好还,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只是不知道那位萧山某官员,在宁波城陷落以后情况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