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会稽傅氏

7.3.1 会稽傅氏

傅星泉封翁(会源),会稽人,性纯孝。幼失怙恃,鞠于王母。累世仕宦,至是中落。虽贫甚,孝养尽礼,尤好济人急。尝于岁暮,赴伧(cāng)塘村索逋,得五十金以归。途遇少妇,抱子坐桥梁,哭甚哀。诘之,则曰:“夫负里豪钱四十缗,岁逼无以应,议以妾偿抵。妾去,此呱呱者失乳,亦不活。计不如同赴清流耳。”封翁恻然,即倾囊与之,亦不告以姓氏。归家无以卒岁,宴如也。其乐善好施,类如此。后橐(tuo)笔游燕赵,卒无所遇,旋殁京邸,年仅中寿。

而子瘦石刺史(士奎)、孙艾臣明府(以绥),寄籍顺天,先后登贤书,司民牧。刺史官河南、山东二十余年,擢牧德州,所至有神君之称。其长子静川明府(以凝),任山东陵县;次子即艾臣明府,历宰湖南安仁、攸县;季子节子太守(以礼),官福建同知,洊升郡守。静川明府之子(橒),以县丞需次河南,今亦迁知县。此外仕杂职、补博士弟子员者尚夥,皆封翁孙曾辈也。傅氏之方兴未艾,人皆谓封翁积德所贻云。

又瘦石刺史,继配俞宜人,奉姑孝,山阴俞凤台太守(颖达)妹。太守官徐州,有惠政,郡人建祠以祀,祠至今存焉。宜人性仁慈,好施与。嘉庆中,刺史宰光山,罣吏议。宜人侍姑侨寓会垣,资用匮乏,日典质以供菽水。会有仆妇中夜而泣,问之,对以:“家惟一子,今为盗诬引,非厚赂盗,子且重得罪,一门失所养,老妇终亦填沟壑。”宜人脱簪珥,使营救其子,果得免罪。后四十余年,以长子宰陵邑,宜人板舆就养。道出邗上,舟中偶倾跌,惴惴惟恐致疾。夜梦朱衣神告之曰:“尔无恐,曩以活人得延算,寿当至七十三。”后果如所梦。

道光初,先大人陈臬山左,刺史适宰历城,早知其为循吏。今节子太守,需次吾闽,又尝主余侄逸轩家。故悉其家世及门内之行如此。

【译文】受到朝廷封赠的傅星泉老先生(名会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生性极为孝顺。傅封翁幼年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成人。傅氏世代为官,至此家道中落。傅封翁虽然生活非常贫穷,但孝养祖母尽心尽意,尤其喜欢救济有急难的人。有一年年底,他去伧塘村要债,得到五十两银子而回。途中遇到一个少妇,少妇抱着孩子坐在桥梁上,哭得非常哀伤。傅封翁上前询问,少妇说:“我丈夫欠乡里的豪绅四十串钱,年底豪绅逼债,我丈夫还不起钱,打算以我抵偿。我如果去了,我的这个孩子就没有母乳吃,他也就活不成了。既然这样,我计划不如带着孩子一同跳河而死。”傅封翁心中怜悯,随即把囊中的钱全部赠给少妇,也没有说出自己的姓名。傅封翁回到家,虽然无钱过年,却也安然自若。其乐善好施,大致如此。后来傅封翁游历于燕赵一带,想要寻个书吏的职位,而始终没有得到机会,不久傅封翁死于京城的寓所,年仅中寿。

傅封翁的儿子傅瘦石知州(名士奎)、孙子傅艾臣县令(名以绥),寄居落户在顺天府,先后考中举人,成为治理百姓的地方长官。傅瘦石知州在河南、山东为官二十多年,升任德州知州,所到之处有“神君”之称。其长子傅静川县令(名以凝),担任山东陵县(今德州市陵城区)知县;次子即傅艾臣县令,历任湖南安仁县、攸县县令;三子傅节子知府(名以礼),在福建担任同知,后升任知府。傅静川县令的儿子(名橒),以县丞的身份在河南等候补官,现今也升任知县了。此外,傅氏族人中出任杂职、补为生员的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傅星泉封翁的孙子、曾孙辈。傅氏家族方兴未艾,人们都说这是傅星泉封翁长年积德所遗留下的福报。

另外,傅瘦石知州的继妻俞宜人,侍奉婆婆非常孝顺,她是山阴俞凤台知府(名颖达)的妹妹。俞知府在徐州为官时,有德政,徐州人建祠来祭祀他,祠庙至今还在。俞宜人生性仁慈,喜好施舍。嘉庆年间,傅瘦石知州担任河南光山县县令,受到了处分。俞宜人侍奉婆婆寄居在省城,资用匮乏,每日用典当来的钱供养婆婆饮食。有一次,俞宜人正巧遇到家中的女仆半夜哭泣,俞宜人询问原因,女仆回答说:“我家只有一个儿子,现在被盗贼诬陷入罪,如果不能重金贿赂盗贼,我的儿子将会被判重罪。如果我的儿子死了,我们一家人都会失去后代,无人供养,我也最终会被饿死。”俞宜人摘下发簪、耳环,赠给女仆,让女仆营救她的儿子,其子果然得以免罪。四十多年后,俞宜人的长子担任陵县县令,俞宜人被迎接到官署养老。路过扬州时,俞宜人在船中不幸跌倒,心中惴惴不安,担心留下疾病。夜晚,俞宜人梦见一位穿着红衣的神灵告诉她说:“你不用担心,从前你因为救人性命已经延长了寿命你应当活到七十三岁。”后来,果然像梦中朱衣神所说的那样。

道光初年,我父亲在山东担任按察使,当时傅瘦石先生正担任历城县县令,我父亲早就知道傅瘦石先生是位公正廉洁的官吏。如今傅节子知府,在我们福建等候补官,他又曾在我的侄子梁逸轩家担任教师,因此我对他的家世以及其家中妇女的事迹知道得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