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 张晴湖
张晴湖(开云),直隶南皮人,以举人令湖北。嘉庆丁卯,需次省垣。会安陆大旱,百姓数千,排闼入署,拥官求雨。并令跣足行赤日中,及坛所行礼,以柳条蘸水打官首,民情汹汹,势将为变。大吏谓非具有胆识,能当大事者,不足以资弹压,特檄公往摄篆。各寅好谓:“去恐不测,曷弗辞?”公毅然曰:“盘根错节,所以别利器。稍遇艰阻,即行推诿,天下事将谁属乎?”星夜就道。至则敷陈大义,谕以祸福,立惩倡首者数人,民情帖服。
遂将地方灾荒情形,禀陈请赈。大吏因先以丰年入告(此前令所为,故民怨入骨),未便准行,三上三驳。公慨然曰:“目睹凶荒如此,安忍立而视其死乎?”因普劝捐谷,先自捐八百石,以为之倡,设厂赈济。是年麦秋大熟,民始有更生之乐。前任积案如山,数月之间,清厘殆尽。
署中时虞断炊,公惟急于公务,毫不致念。而百姓感活命之恩,致送米薪,争先恐后。并有应城县绅士,赍金三百,托儒学代送,不见一人而去。卒亦不知其姓字也。去任之际,百姓哭声相属,如婴儿之离慈母。有前被严惩者,亦复焚香道左,叩首泣送。县治所属,均供有长生禄位。居官若此,可以风矣。宜乎其子以翰林继起,而后嗣科甲,至今不绝也。
【译文】张开云先生,字霁光,号晴湖,是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以举人的身份在湖北省做县令。嘉庆丁卯年(1807),在省城候补职缺。当时正逢安陆县发生了旱灾,几千名百姓,推门进入县衙,簇拥着当地官员求雨。并且让其光着脚行走在烈日中,到祭祀的坛场行礼,用柳条蘸水抽打官员的头,民情沸腾,骚乱不安,眼看就要引发事变。巡抚大人认为不是有胆有识、能够担当大任的人,不能够妥善处理制止这件事情,于是专门委派晴湖先生代理安陆县的事务。和他有交情的同僚们都说:“去了恐怕会遭遇不测之祸,为什么不辞掉这个差事呢?”晴湖先生毫不犹豫地说:“越是遇到盘根错节的树木,越能显示出器具的锋利。如果每个人稍稍遇到一些艰难险阻,就推卸责任,那么天下的事情要依靠谁呢?”连夜出发上路。到达现场之后,反复向百姓陈述正确的道理,并晓谕他们后果的严重性,立即惩办了带头闹事的几个人,老百姓都很服气。
然后将地方受灾的情形,详细地向上级禀报,请求下拨钱粮赈济灾民。巡抚大人因为之前报上来的是丰年(这是前任县令干的,所以导致百姓怨恨极深),不便立即批准,三次报告三次被驳回。晴湖先生感慨地说:“眼看老百姓遭受饥荒到了如此程度,怎么忍心眼睁睁看着他们被饿死呢?”于是大力发动当地富户捐粮,自己首先捐出八百石,作为倡导,又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当年秋季,粮食大丰收,老百姓都很高兴地庆祝自己死而复生。前任县令累积下来的案件堆积如山,几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处理干净了。
衙门中时常有断炊的忧虑,晴湖先生只是一心忙于公务,并不放在心上。而老百姓感激先生对他们的活命之恩,纷纷争先恐后地送来粮食和柴火。还有应城县的乡绅,带着三百两银子,委托县学的教官代为转送,没见到一个人都走了,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送的。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哭声接连不断,有如婴儿离开慈母。有前面被严厉惩罚的人,也在路边焚香,磕头哭着送别先生。他治下的各个地方,老百姓都为他设立长生牌位(写有恩人姓名,为恩人祈求福寿的牌位)供奉。做官到了这种程度,真的可以作为官员的模范和表率了。这也就不难理解先生的儿子(张扩廷,字海丞)能够继承家业,考中进士,入翰林院;而后代子孙中获得科第功名的,至今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