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稳婆苦节
上海城隍,灵威最著。道光丙戌,邑有采访节孝之举,凡无力请旌者,汇其名,上之有司,建总坊焉。方事之始,设总局于蕊珠书院,以绅士数人董其事。众议是举为风化所关,不可少参私见。乃举城隍行像于局中,司事者皆于神前设誓,以期一秉至公。
一日,有举报节妇者,询其家世,则稳婆也。董事王生笑曰:“安有稳婆,而能守节者?”众以为然。是夕王生梦为青衣唤入邑庙花厅,见城隍便服端坐,厉声责之曰:“后生小子,不辨真伪,信口雌黄,谤诬贞节,宜即示罚。姑念事出无心,诘明至文庙傍,有耄而拥彗迎门者,询之可得其详。后宜慎之,再若此,不尔恕也。”王叩首伏罪。神命前吏引之出,及门而醒,即披衣起,坐以待旦。
天甫明,急诣文庙前,果见一老者,持帚扫地。视之,则文庙斋夫也。生因以稳婆守节事访之,老者瞿然曰:“相公幸问我,他人勿知也。此真烈妇,真苦节。我四十年来,与之比屋居。其家世业接生,妇有姿色,少寡无子,翁姑父母,劝之改适,誓勿从。以姑年迈,不能为人接生,妇承其业,以养翁姑,颇尽孝。尝为巨家接生,巨家子艳其色,逼奸之,誓死勿从,以计脱归。巨家子复以多金陷其翁姑,翁姑皆劝之,妇割一耳以献,始得自全。吾与比邻多年,自少至老,未见其与男子戏谑。似此节妇,未知应得旌表否?”王既闻其详,急至局,以夜梦及老者所言,遍告同人,而登其名于册。节妇之为神所敬若是,可不重哉!
【译文】上海的城隍神,最是以威灵显赫而著称。道光丙戌年(1826),县里有采访节孝事迹的举动,凡是无力请求官府表彰的,汇集姓名,呈报有关部门,建立一座总牌坊。起初,在蕊珠书院设立总局,以士绅数人主持此事。众人讨论说此事关系到风俗教化,不能掺杂一丁点儿私见。于是众人把城隍神的行像抬到局中,主事之人都在神像前发誓,以此期望各自都能秉公行事。
一天,有人推举上报了一名节妇,询问其家世,得知这个妇人是个接生婆。董事王某笑着说:“哪有接生婆,而能守节的?”众人都觉得此话有理。这天夜晚,王某梦见被一个青衣人唤入城隍庙的花厅,看见城隍神穿着便服、端庄而坐,城隍神厉声斥责王某说:“你这个后生小子,不辨真伪,信口雌黄,谤诬贞节,应该立即予以惩罚。姑且念你事出无心(免去惩罚),你明天一早到文昌庙旁,会遇到一个拿着扫帚在门前打扫的老人,你询问一下他,就能知道详细情况了。你以后应当谨慎行事,再像这样,我绝不宽恕你。”王某叩头谢罪。城隍神命那个青衣人将王某领出花厅,王某刚一出门就醒了,随即披衣起床,坐等天明。
天刚亮,王某就急忙来到文昌庙前,果然看见一个老者,拿着扫帚扫地。王某走近一看,原来是文昌庙里的仆役。王某便向老者访问接生婆守节之事,老者惊喜地说:“相公幸亏是询问我,其他人都不知道此事。那个接生婆是位真正的烈妇,是位真正的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人。我与她做了四十年的邻居。其家世代以接生为业,他容貌美丽,少年就已守寡,没有儿子,她的公公婆婆以及父母,都劝她改嫁,她发誓不从。她婆婆因为年老,不能为人接生,她便继承了婆婆的事业,以此奉养公婆,十分尽孝。她曾为一户大户人家接生,那家人的儿子贪图她的美色,对其逼奸,她誓死不从,想了办法脱身回家。大户人家的儿子又用大量的钱财贿赂她的公婆,公婆都劝她从了大户人家的儿子,她割下一只耳朵献给公婆,这才保全了名节。我多年与她邻居,自少至老,未见她与男子戏谑。像这样的节妇,不知是否应该得到官府的表彰?”王某得知详情后,急忙赶到局中,将夜梦之事和老人所言,告诉了所有的同事,并把接生婆的姓名登记于册。节妇受到神灵如此的尊敬,世间之人难道就不该敬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