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8 东莞何氏

8.5.18 东莞何氏

东莞新沙何氏,代有积德。乾隆间有又泉翁者,性仁厚,乐于施舍。承先人产,贸易亏其本,负欠累累,誓不负欠,尽变其家财偿之,绝不求减也。剩数十金,仍作小经纪,人嘉其信,乐与交焉;于是生理日盛,财用日裕。岁遇饥荒,则携银米,暗置贫者门,而不使人知也。遇善事,必多出赀。其不敢先发者,密嘱他人倡,而己为之助。

生子景瞻,能体父志。翁既没,景瞻以寻葬地,因病弃世,遗二子幼。瞻妻吴氏,精明慈惠,行善弗倦,大有丈夫气。乡邻争者,每藉其一言而解,素惠及于人,人服其德也。教子以先品行后文艺。及二子长成,而家又困。

长子鉴,谦和孝友,睦族敬宗,不幸早殁。次子鲲,亦遵母训,中道光辛巳科举人,以正风俗、扶人伦为己任。邑中贞节者,为之表扬;患难者,为之排解。邑中仰如山斗。鉴生二子,长仲山,以府案首入泮,授训导;次仁山,中道光己酉科解元。仲山子庆修,中同治壬戌科举人;仁山子庆乔复以府试冠军。一门中男妇老幼,六十余人,循循焉,以礼文相率,至今尚未析箸,盖祖德之流芳者远矣。

按,名鲲者,官粤西明府,有政声。家大人巡抚粤西时,颇赏之。其先世积德,亦其所自述者,余闻而记其大略如此。

【译文】广东东莞新沙的何氏家族,世代积德行善。乾隆年间有一位何又泉老先生,性情仁慈厚道,乐善好施。继承了先人的遗产,做生意亏了本,欠了别人很多钱,发誓绝不会亏欠,把家产全部变卖了来偿还,绝不会请求别人减免债务。只剩下几十两银子,仍然做小生意,人们赞赏他诚实守信,乐意与他交往;于是生意越来越兴隆,财富用度也越来越丰裕。遇到饥荒的年岁,便带着钱和米,悄悄地放在贫困人家的门口,而不使别人知道。遇到举行善事,一定尽可能多地捐资。如果有自己不敢带头的,秘密委托他人首倡,而自己进行资助。

何老先生的儿子何景瞻,能够体谅父亲的志趣。父亲去世后,景瞻因为到处寻找合适的墓地安葬父亲,又生病离世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景瞻的妻子吴氏,精明强干,慈爱贤惠,行善积德,孜孜不倦,很有大丈夫气概。乡邻中有产生矛盾纠纷的,往往凭借她一句话就能化解,因为她一直乐于助人,人们佩服于她的德行。教导儿子要先注重品行,然后才是文章技艺。等到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家中又变得贫困了。

长子何鉴,性情谦和,孝顺母亲,友爱兄弟,和睦宗族,不幸早年去世。次子何鲲,也能够遵守母亲的教导,考中道光元年(1821)辛巳科举人,把端正风俗、扶持人伦作为自己的责任。县里有贞节的女子,为她们申请表彰褒扬;处境困难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县里敬仰他如同泰山北斗。何鉴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何仲山,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府学,后授职训导;次子何仁山,考中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解元。何仲山的儿子何庆修,考中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举人。何仁山的儿子何庆乔,又在府学考试中名列第一名。一门之中男女老幼,共计六十多口人,都遵守规矩,以礼仪相互引导,到现在也没有分家,这是因为祖先遗留的深厚德泽和良善家风,对子孙后代带来的影响深远而且长久。

按,何鲲,曾经在广西做县令,颇有政声。我父亲在广西担任巡抚时,对他很赏识。他们家祖上积德的情况,也是他亲口讲述的,我听了之后将其大致的情况记录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