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3 秦大士
秦磵(jiàn)泉修撰大士,浙人。初其父某,曾为刑房吏,年半百无嗣,已绝望矣。邑有某甲,坐法论死。其妻少艾有姿,伉俪綦笃,欲失节而救其夫,谋之秦曰:“妾夫不幸死罪,倘能救之,妾不揣陋质,当夫之。”秦未之对。妇以秦拒,哭不能抑。秦见而哀之曰:“汝姑去,当竭力图之;其济则已,不济亦有以报命。”妇去。秦力为之谋,其夫竟得活。又年余释归,夫偕妇往谢秦,并欲留妇践约。秦正色曰:“吾之救汝,岂利妇乎?”力拒之,遣与俱归。
邑人闻其事,相传语曰:“刑房刑房,救一成双。何以报之,生状元郎。”明年生大士,其少时,气宇已自不凡。迨大士及第,秦年已八十余,卒为封翁,数年而殁。孰谓公门之中无善士哉?
按,秦殿撰事,前录已见。此另一情节,故并录之,要皆足为劝耳。
【译文】秦大士先生,号磵泉,浙江人(史载江苏江宁人),是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当初他的父亲(秦有伦),曾经在县衙里做刑房吏(掌理刑事案件的小吏),年过五十,还没有子嗣,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县里有个某甲,触犯了刑律,按律要被判处死刑。他的妻子年轻貌美,颇有姿色,夫妻二人伉俪情深,极为恩爱,妻子宁愿自己失节,也要挽救她的丈夫,就和秦父商量说:“小女子的丈夫不幸犯了死罪,倘若能够救他一命小女子虽姿质丑陋下劣,甘愿以身相许作为报答。”秦父没有回答。妇人以为秦父拒绝,不禁失声痛哭。秦父见此情景,就很同情地对她说:“你暂且回去,我会竭尽全力帮你周旋。事情若能成功也就罢了;如若不成,也会有个说法。”妇人就回去了。秦父极力为他们想办法,她的丈夫最后得以活下来。一年多后,释放回家,某甲和妻子一起前来拜谢秦父,并且想要把女子留下来,来履行前面的约定。秦父神色严肃地说:“我救你,难道是为了妇人吗?”极力拒绝,送他们回去了。
当地人听说了这件事,有一首歌谣流传,是这样说的:“刑房刑房,救一成双。何以报之,生状元郎。”第二年,就生下了秦大士,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气象。等到秦大士高中状元的时候,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成为封翁,几年之后去世。谁说公门之中没有善人呢?
按,秦状元的事迹,前文中已经收录。这是另外一桩情节,所以一并记录下来,都足以用来劝化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