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1 嫠妇重师
吴门向称重师,不独科第世家,即寻常士庶,力能延师者皆然。尝闻某氏嫠妇,抚独子,不惜重修,访求良师课读。其子年十二三,粗解作文。师教法既善,母亦毫无姑息,是以竿头日进,五经、三传、三礼诵毕,八股成篇。师患咯血,需辽参半两配药。妇出之,无吝色。师请药肆,照时价抵算修金,妇坚止,修仍照送。师病旋愈,感甚,每夜漏三下,读勿息。
冬后严寒,一日讲解甚久,妇屏后静听,僵冻难支。师笑曰:“此时安得白酒、酱肠一饱,御此寒气乎?”又刻许罢讲。忽见婢捧出热酒一樽,酱炙猪肠一簋,热气熏腾,香味流溢。师大喜,犹谓购诸市肆。继思时已深更,未必有此。询之婢,果出家庖自酿。盖其家本畜豕,妇闻师语,即潜至厨下,督饬婢媪,执牢砺刃,咄嗟(duō jiē)而办也。师惭愧不安,次日即肃衣冠,虔诣至圣先师前,焚香矢誓曰:“某所不尽心讲授,以致误人子弟,当为覆载所不容,神其鉴诸!”
后二三年,徒益精进,旋入泮,师乃辞去。妇犹挽留。师曰:“贤郎已成之学,可以自读,遥从阅文可耳。”后五年,师徒同登乡榜。未几,先后成进士。噫!巾帼中能如此尊师,洵不愧为贤母矣。惜谈者不能举其姓氏。
【译文】苏州人向来以尊师重教著称,不只是科第世家,即使寻常百姓,有实力聘请老师的也是这样。我曾听闻一件事,某氏寡妇抚育独子,不惜重金,访求良师教儿子读书。其子十二三岁,粗懂作文。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母亲也对儿子毫不放纵,因此其子进步极快,读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已能作一篇像样的八股文。老师患有咯血之病,需要半两辽东人参配药。寡妇拿出自家珍藏的人参交给老师,毫不吝啬。老师请药铺估价按照时价抵算酬金,寡妇坚决不答应,仍旧按照常规奉送酬金。老师的病很快就痊愈了,对寡妇非常感激,每夜三更时分,仍然教其儿子读书,都不歇息。
入冬后天气非常寒冷,一天,老师讲解了很长时间,寡妇在屏风后静听,僵冻难以支持。老师笑着说:“这时候去哪里弄来白酒、酱肠饱餐一顿,以抵御寒气呢?”又过了一会儿,老师停止讲课。老师忽然看见婢女捧出一壶热酒、一盘酱炙猪肠,热气熏腾,香味流溢。老师大为高兴,想着这应该是寡妇从街市上买来的吧。但又转念一想,这时已是深夜,街市上未必有这些东西。老师询问婢女得知,酱肠果然出自家中的厨房,酒是自家酿造的。原来寡妇家中本就养着猪,寡妇听闻老师之语,立即悄悄走进厨房,督促婢媪,操刀杀猪制作酱肠,片刻而成。老师惭愧不安,第二天就整肃衣冠,虔诚地来到至圣先师像前,焚香发誓说:“我如果不尽心讲授,以致误人子弟,必为天地所不容,神灵可以鉴察!”
二三年后,寡妇的儿子更是大有进步,很快进入县学成为生员,这时老师想要辞职离去。寡妇仍然挽留老师。老师说:“您的儿子学问已成,可以自读,我在家中给他批阅文章就行。”五年后,师徒二人一同参加乡试中举。不久,二人又先后考中进士。哎!妇道人家能这样尊重老师,实在不愧是贤良的母亲了。可惜向我讲述此事的人忘了这个寡妇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