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3 幕二则

7.2.23 幕二则

某侍郎,为茂才时,多名士气。在郡县司笔墨,效苏黄派。后应金华守聘。初至,主人嘱拟稿,古致历落,寥寥数十字,以《十七帖》体书之。主人一笔抹去,使人语之曰:“殆初入幕,不知尺牍体裁者耶?”侍郎愤然,即辞去。是科中式。春闱联捷,入词林。次年,即散馆授编修。适遇考差,典试粤东,取道闽浙。金华守犹在任,不免手版迎谒。及道出武林,中丞偶询及经由郡县,舆论如何,即以金华守不理民事对。宪眷本不佳,遂改京秩。侍郎居心,未免太狭矣。

向例衙署诸幕,以刑名为巨席。桂林有贫士某,落拓就西席,刑名多戏弄而揶揄之。某生恨甚,因此发愤下帷。未几,连捷擢甲科,以县令分发湘中,便道归省。乡里贺者纷集,刑幕自知不是,叩门谢罪。某生把手笑曰:“君所笑讥,吾之药石也。”卒相欢无忤。以视某侍郎,褊心计较恩怨者,远矣。

【译文】某侍郎,还是秀才时,就具有名士的风范。他在府县衙门做书吏,模仿苏轼、黄庭坚的字体。后来,他受聘于金华知府。初到幕府时,主人叮嘱他拟稿,他写的文稿古雅错落,寥寥数十字,是以王羲之《十七帖》的字体写成的。主人一笔抹去,并派人告诉他说:“你大概是初次担任幕僚,不知道公文的体裁吧?”他非常气愤,立即辞职离去。这年,他考中举人。第二年春天接连又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第二年,即因在翰林院庶常馆考核优秀而被授予编修之职。正巧遇到朝廷选派官员去各地主持考试,于是他被派往广东主持乡试,路过福建、浙江。当时金华知府仍旧在任,不免手持名帖迎接拜谒。等他路过杭州时,浙江巡抚偶然问及他这一路所经过的府县,舆论怎样,他便以金华知府不理民事来回答。浙江巡抚对金华知府的印象本就不好,于是金华知府被改任为京官。这位侍郎的居心,未免太狭隘了。

旧例,衙署中的诸幕僚,以掌管刑名者地位最高。桂林有贫士某,生活落魄,担任幕僚,刑名师爷常对其戏弄嘲笑。某生愤恨异常,因此发愤读书。不久,考中举人,接连又考中进士,被朝廷派往湖南担任县令,顺路返回家乡探亲。乡人纷纷前来道贺,那个刑名师爷自知有错,叩门谢罪。某生握着刑名师爷的手笑着说:“您的讥笑,是对我的规戒。”自始至终,和颜悦色地对待刑名师爷,与其无所抵触。相比于那位心胸狭窄、计较恩怨的侍郎,可谓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