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阿谁〕阿,发语词。阿谁的阿字,与阿母、阿兄的阿字同一用法。 〔遥望句〕是被问者含混其词的回答,因为这位军人家里事实上已经没有人了,可是又不便明说。 〔冢(zhǒnɡ)〕坟墓。 〔累累〕这里与垒垒通,坟墓靠在一处的样子。 〔兔从二句〕窦,洞。雉,野鸡。在狗洞中出出进进的,不是狗而是野兔,在屋梁上飞来飞去的,不是燕而是野鸡,都说明屋子早已无人居住。 〔中庭〕即庭中,院子里。 〔旅〕凡植物不经播种而生的,就叫做旅生。 〔井上〕井台旁边。 〔葵〕见《长歌行》注。 〔贻〕送给。

这篇诗通过一个十五岁就从军,八十岁才还乡的军人不幸的遭遇(在外的情况是虚写的,回家的情况是实写的),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不义战争所加于人民的灾害。按照汉朝的制度,人民服兵役的年龄是从二十岁起到五十六岁止,但这位老人的服役期限却几乎超过了规定三十年。诗中特别写明老军人从军和复员的年龄,从而着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和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