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金山寺〕金山,宋时还是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中的一座小岛屿,后因泥沙淤积,已和南岸相连。寺在山上,原名泽心寺,真宗天禧初改名金山寺。本诗是熙宁四年(1071),苏轼外任杭州通判时,经过金山所作。 〔我家句〕古人认为长江发源于岷(mín)山,岷山在四川,而苏轼是四川人,所以这么说。 〔宦游〕在异乡做官。 〔江入海〕长江流到镇江附近,水面广阔,古人称为海门。作者因去杭州任所,路经镇江,镇江在长江下游,所以这么说。 〔闻道二句〕这是以下句证实上句,即从遗留的沙痕见出潮头之高。天寒,当时在农历十一月。 〔中泠(líng)句〕是说金山在中泠之南。中泠,泉名,在金山西北。盘陀,石大且多的样子。石盘陀,即指金山。 〔古来句〕是说金山位于水中,常随水势涨落而有高低。出没,在这里是夸大之辞。 〔试登二句〕是说两岸青山重叠,家乡无法望见。 〔羁愁句〕羁愁,旅愁。归楫(jí),指回到镇江的船。楫是划船的用具,代称船。这是说傍晚凄清的景物,容易牵惹乡愁,所以要找船回去。 

〔微风句〕是说在微风中,水不扬波,浪痕细得和皮靴的皱纹一样。这句写江水。 〔断霞句〕鲜鱼的尾很红,用来形容片段的红霞。这句写江天。 〔生魄〕有月叫生魄,无月叫死魄。魄,也写作“霸”。那天是十一月初三日,月亮才有一点儿光,所以称初生魄。 〔江心句〕原注:“是夜所见如此。”可能是某种水生生物所发的光。炬,火把。 〔归山〕指辞官归隐。 〔江神句〕惊我顽,由于我的顽固而感到震惊。这是暗示二更江心火炬也许是江神示警。 〔我谢二句〕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以表明心迹的成语。如晋祖逖渡江北伐时,在中流击楫自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是诗人告诉江神,自己不弃官归隐,只是由于无田可耕,是不得已的事。

苏轼由于反对神宗及王安石的变法,被人诬告贪污,因此请求外调。这篇诗中思归之情,是受陷害后感到抑郁的反映。但诗风壮丽,笔势骞腾,却正见出诗人开朗的胸襟,以及不容易被逆境压倒的乐观情绪。起句与结句,遥相呼应,不可移易地写出了蜀士之远游,也是本诗构思上值得注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