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台哭所思

西台哭所思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西台哭所思〕西台,在今浙江省桐庐县西富春山,山临富春江,有东、西二台,是汉隐士严光垂钓处,故一名钓台。所思,所怀念的人,指文天祥。元兵南侵时,谢翱曾参加文天祥的幕府。文牺牲后,谢隐居浙东,一想起他所敬爱的英雄就痛哭失声。至元二十七年(1290),他曾和吴思齐、冯桂芳、严侣等登西台,设天祥神位,号哭祭奠,并写《登西台恸哭记》一文,以记其事。这首诗当是其时所作。 〔残年〕指至元二十七年岁暮,不是指老年。当时谢翱是四十一岁,所以下面自称“未老山中客”。 〔知己〕指文天祥。 〔白日句〕是说太阳隐匿在西台之下。据《登西台恸哭记》,登台祭奠那一天,正下着雨,后来雨停了,而“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云气蒸腾貌),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泪落二句〕吴江,这里借指富春江。这是说泪流不停,落入江中,流到海里,又随着潮水复回,永无休止。 〔故衣句〕故衣,指文天祥上刑场时所穿的衣服。染碧,染血。“碧”在这里是血的代称。古代传说,忠臣苌弘含冤被杀,有人将他的血藏了起来,三年之后变成碧(青玉)。这是痛惜文天祥之死。 〔后土句〕后土,地神。这是悼惜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 〔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篇,分别哀悼死去的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李琎、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位当代著名人物,题为《八哀》。这是说自己也只有像杜甫那样赋诗来哀悼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