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府〕官名,当时县尉的美称。 〔之任〕上任,就职。 〔蜀川〕指今四川省西部。 〔城阙句〕阙,见刘琨《扶风歌》注。这里城阙指唐代的首都长安城。三秦,秦汉之际,项羽曾把秦国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总称三秦,这里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辅,护卫。这句是说作者和他的杜姓友人当时所在之地乃是被三秦地区护卫着的长安城。 〔风烟句〕风烟,风云。五津,四川省岷江从都江堰市到犍为县一段中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五津指杜少府要去的蜀地。这句是说杜此时虽将南下,而远望蜀地,仍只能见天际风烟。 〔与君二句〕点明客中送客。宦游,在异乡做官。 〔海内二句〕是说四海之内,总有知心的朋友,虽然远在天边,可是还像邻居一样亲近。比邻,犹近邻。 〔无为〕不用。 〔歧路〕岔路,指分别的地方。 〔儿女句〕像缺少英雄气概的少男少女那样,分别时让泪水沾湿了手巾。

这篇诗的作者,对于送别这样一个习见的主题,作出了与众不同的处理。它指出前途的希望应当而且可以克服现在的离愁,从而对远行人起了一种鼓舞作用。因此,五、六两句,迄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高适《别董大》云:“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用意略同,而风格有宽和、清劲之别。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附近)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死于高宗上元二年(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