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永乐〕乡名,在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 〔文长老〕秀州报本禅院的长老。长老即住持,一寺的负责人。 〔初惊二句〕是说文长老生病时,作者曾去探望,感到他瘦得脱了形,简直不认识了,不久重来而文已死。旋,不久。鹤、云,比喻文长老。古人每以野鹤闲云称世外高人。 〔三过二句〕熙宁五年(1072)作者曾去拜访文长老,作有《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一诗。(方丈有两义: 一指住持的住房,因为传说佛教最著名的居士维摩诘的住房面积只有一方丈的缘故。二指住持本人。此诗指住房。)六年,再去看望时,文已因病不管事了,作者又写下《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一诗。前后共去三次,第一次文“老”,第二次文“病”,第三次文“死”。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这里用佛家教义。弹(tán)指,佛教计时单位。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顷,短暂时间。去、来、今,指三世。佛教以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为三世。这是写人事无常,光阴迅速。 〔浑〕全。 〔乡井〕指文长老与作者是四川同乡。同住一乡,也就同用一井,所以“乡井”连言。 〔欲向二句〕圆泽,唐代和尚,与李源友善。临死转世投胎时和李源约定,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两人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见。李源如期赴约,果然在葛洪川旁看到一牧童,敲着牛角唱诗。苏轼有《圆泽传》,系据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改写。这是说希望文长老像圆泽那样,来世还能和自己重见。

苏轼对家乡四川怀有深刻的眷恋,多次形之于创作,因而对这位同乡老僧也特别有感情了。第三联上句放开,下句收拢,极见功夫,也是《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一诗前半“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嵋翠扫空”的注脚。至于第二联的工巧,则人人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