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遗
2025年08月10日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日〕见薛道衡《人日思归》注。 〔杜二拾遗〕指杜甫。杜甫行二,在肃宗至德二载(757),曾任左拾遗。 〔草堂〕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营建一所简陋的房屋,称为草堂。 〔遥怜句〕故人,指杜甫。高适作此诗时,是上元二年(761),正任蜀州刺史,杜甫则在成都,所以老远地哀怜故人的思乡之感。 〔柳条二句〕是高适想象中杜甫在初春的感受。弄色,犹言呈现颜色。“弄”本是戏弄的意思,引申为表现,如卖弄。 〔身在句〕南蕃,南方边远地区,这里指今四川省西部。无所预,不曾参与朝廷大政。高适在地方做官,所以这么说。 〔一卧二句〕东晋著名宰相谢安曾经一度不问朝政,高卧东山。高适少年时期,曾在各处流浪,也不过问政治,所以以谢安自比。项羽少年时期,曾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书”代表文才,“剑”代表武艺。这是说自己少年时期,曾经不屑于出来做官,有如谢安的隐居东山,哪里知道后来虽有文才武艺,仍然无所成就,白白地在风尘之中老去。 〔龙钟二句〕龙钟,老迈潦倒的样子。二千石,汉时郡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唐朝州刺史与汉朝郡太守相等。高适任刺史,所以说“忝二千石”。忝是个谦词,凡是自己认为不配承受某种事物而又承受了,就叫做忝。东西南北人,孔丘曾自称“东西南北之人”,这里指到处奔走漂泊的杜甫。
这篇诗前四句忆杜,以下全是自抒感慨。杜甫晚年曾经追和此诗,题为《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其中写道:“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tà)高名动寥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非常准确而深刻地阐明了高诗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