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马图

再和马图 

我年十五游关西,当时惟拣恶马骑。

华州城西铁骢马,勇士十人不可羁。

牵来当庭立不定,两足人立迎风嘶。

我心壮此宁复畏,抚鞍蹑镫乘以驰。

长衢大呼人四走,腰稳如植身如飞。

桥边争道挽不止,侧身逼堕壕中泥。

悬空十丈才一掷,我手失辔犹攒蹄。

回顾一跃已在岸,但见满道人嗟咨。

关中平地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

驱驰宁复受鞭策,进止自与人心齐。

尔来十年我南走,此马嗟嗟入谁手?

楚乡水国地卑污,人尽乘船马如狗。

我身未老心已衰,梦寐时时犹见之。

想图思画忽有感,况复慷慨吟公诗。

达人遇境贵不惑,世有尤物常难得。

宁能使我即无情,搔首长歌还叹息。

〔再和马图〕苏轼写过几篇题韩干画马的诗,其中的一篇题为《书韩干牧马图》,张耒见了,就和了一篇《读苏子瞻韩干牧马图》,意犹未尽,又写了这篇,故称为“再和”。 〔关西〕函谷关以西,即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 〔华(huà)州〕今陕西省华县。 〔铁骢马〕即青骢马,毛黑白相杂而黑毛较多的马。 〔羁(jī)〕束缚。 〔蹑(niè)〕踩。 〔镫(dèng)〕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人踏脚之物。 〔长衢(qú)〕大路。 〔如植〕像(树木)栽在地里。 〔桥边二句〕是说由于在桥边和别的骑手抢路,控制不住马,就连人带马被逼得落在壕沟中去了。 〔悬空句〕一掷,一跳。这是说桥高壕深,人马从空跳下,情况惊险。 〔我手句〕辔(pèi),缰绳。攒(cuán)蹄,四只蹄子聚在一处,马在飞驰或跳跃时的动作。这是说自己一惊,将缰绳丢了,但这匹马很懂事,虽然无人驾驭,但仍然奋力从壕中跳出。 〔嗟咨〕赞叹声。 〔驱驰二句〕进止,前进或停止。这是说,这匹马很驯良,或走或停,都符合人意,简直不用人去指挥。 〔卑污〕低下。 〔想图二句〕点明“再和”之意。苏轼在《书韩干牧马图》中曾赞赏韩干画中所写马群在平沙细草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合于马的天性,借以暗示自己也不愿意混迹庸俗的官场。张耒读了,很有同感,所以这么说。 〔达人四句〕达人,心胸开朗的人。不惑,不被迷惑。尤物,见苏轼《荔支叹》注,这里指马。搔首,以手轻抓头皮,这里表示思考。这是说,世上有许多开朗的人,不为罕见的好东西所迷惑,可是自己生性多情,还不能做到这点,因此在写下了这篇怀念旧游和那匹骏马的长歌的同时,又不禁叹息起来。

这篇诗虽然题曰《再和马图》,但全篇已摆脱韩画、苏诗范围,而是借题发挥,自抒所感。苏轼“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理论,显然不仅体现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类作品的产生也有影响。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生于皇祐四年(1052),死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