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

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

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

九日风光堪落帽,中年怀抱更登台。

江山信美因人胜,黄菊逢辰满意开。

二谢风流今复见,千年留句待君来。

〔使君〕见《陌上桑》注。这里指徐州太守李某。 〔九日〕即重九节。 〔戏马台〕项羽戏马台,是徐州的古迹。 〔登高二句〕古时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九项能力,就可以担任大夫的官职。其中一项是登高能赋。吾侪(chái),我们。传杯,轮流饮酒。击钵(bō),敲打铜钵。两者都是古人用来限制作诗时间的方法。必须在饮酒一轮或击钵一次的时间之内将诗作成,否则就要受罚。这是说我们本来就会作诗,无须定下办法限时催促。 〔九日二句〕落帽,见上《九日寄秦觏》注。四五十岁为中年。陈师道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1),时年四十八岁。晋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以来,伤于哀乐。”这两句写一对矛盾,一方面觉得遇此佳节,无妨像孟嘉那样狂放不羁,而另一方面又觉仍然和谢安相同,到了中年,伤于哀乐,登台之时不能不别有怀抱(心思)。 〔江山二句〕是赞美李使君和同游的人,说江山实在美,而因为有了贤主嘉宾就显得更其出色;而黄菊也似乎有知,遇到重阳佳节开得更为精神。信,实在。 〔二谢二句〕东晋时,宋公刘裕曾在戏马台设宴饯别孔靖,诗人谢瞻、谢灵运都写了《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的诗,载在萧统《文选》。这是登台而发思古之幽情,说二谢当日写诗,风流传于千古,好像留待李使君来欣赏似的。君,指李。

这虽是一篇即兴之作,但写得有气势,有兴会,使人联想到王维的《汉江临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