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魏明帝〕曹叡(ruì),公元227至239年在位。 〔青龙九年〕拆迁铜人是在青龙五年(237)。这年三月,改元景初,青龙没有九年。有的本子作“青龙元年”,亦误。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汉孝武,即汉武帝刘彻。(汉代皇帝庙号上都加上“孝”字,以表示对孝道的重视。)他建铜人托盘,承露求仙,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魏明帝景初元年,下令将原在长安的汉朝古器包括铜人承露盘等拆迁运到洛阳。铜盘拆后,铜人太重,没法运走,就留在长安附近的灞垒了。据传说,这铜铸的仙人被载上车的时候,曾经哭了起来。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唐诸王孙〕李长吉是唐王朝远房亲族,所以自称诸王孙。“诸”在这里是众多的意思,诸王孙即许多王孙之一。 〔茂陵句〕指汉武帝。他死后葬在茂陵(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又曾写过一篇题为《秋风辞》的诗。一说,“秋风客”是说他虽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位很久(前140—前87),但也终于和别人一样,同为秋风中的过客。也可能“秋风客”这一称呼是由《秋风辞》中有“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类发抒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引申出来的。本篇所写情事,发生在秋八月,下文“桂树”、“衰兰”,也都和“秋风客”相应。 〔夜闻句〕这是说武帝灵魂,时或从茂陵出来夜游,所以人们可以在夜间听到马叫,而天亮之后,却一点痕迹也没有。 〔画栏二句〕画栏,上面绘有花纹图案,以防护树木的栅栏。悬,飘浮,引申为扩散。三十六宫,武帝在长安上林苑中,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钱。这是说上林宫殿,久已荒废,在拆迁铜人的八月中,仅有老桂飘香而已。 〔指千里〕指向远方的洛阳。 〔东关句〕长安在洛阳之西,所以将铜人运到洛阳,要出长安城东边的城门(东关)。酸风,凄酸的风,即秋风。眸(móu)子,眼珠。以下七句都写铜人。 〔空将二句〕将,与,和。君,指汉武帝。铅水,比喻感情沉重时流出的眼泪。这是想象中铜人的感受:他孤零零地和曾经照见过汉代盛衰全部过程的月亮一同出了宫门,想起汉武帝,不禁流下了沉痛的眼泪。 〔衰兰句〕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在长安附近,这里代称长安。这是形容铜人离开长安,情况凄凉,在路上相送的,只有开败了的兰花而已。 〔携盘二句〕渭城,就是咸阳,这里也指长安。这是想象中铜人离开的情景。他独自一人,带着铜盘,在荒凉的月光下向东走去,和渭城的距离越拉越长,听到的渭水波声也渐渐微弱了。

这是一篇咏史诗,写汉、魏易代的兴亡之感,而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名句从反面说明,人之易老,由于有情。前面说过,诗人咏史,多以咏怀,但也有只对前代人事的成败兴亡加以咏叹的。这些作品,虽然也有讽喻,但多数并不具体地比拟某事某人。这一篇咏史诗,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