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海客二句〕海客,旅行海外的人。瀛洲,神话里的海中仙山名。烟涛,海中的烟雾和波涛。微茫,渺茫。信,实在。这是说,传说中神仙住在瀛洲,实为渺茫,很难凭信,以反衬天姥却在人间,可往游览。 〔天姥(mǔ)〕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南。 〔霓(ní)〕也就是云。 〔明灭〕时现时隐。 〔睹(dǔ)〕看见。 〔拔〕超出。 〔五岳〕我国五个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掩〕盖,胜过。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天台〕山名,在天台县东北。 〔对此句〕这是说天台山虽然很高,但还不及天姥。如果和天姥比较,就得拜倒在它面前,而东南的地势也就会更为倾斜了(天台山在天姥山的东南)。“对此”以上五句,都是“越人语天姥”之辞。 〔吴越〕这是复词偏义,这里偏指越地。上述各山,都在越(浙江)境,和吴(江苏)不相涉,吴只是顺带提到的。 〔飞度镜湖月〕镜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这是说在月光之下,飞过镜湖。
以上写天姥的雄伟,希望梦中前去游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省东北嵊州市境内,即曹娥江上游。 〔谢公句〕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也曾经过剡溪,去游天姥,他在《登临海峤》诗中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渌〕水的绿色。 〔脚著二句〕谢公屐(jī),谢灵运最爱游山,特制一种木屐,屐下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以便保持身体的平衡,减省脚力。青云梯,仙人上天用的梯子,这里形容山间小路。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半壁二句〕半壁,犹言山腰。天鸡,古代神话:东南方桃都山上有棵桃都树,树上有一只天鸡。每天太阳出来,照着桃都树,天鸡就叫了起来,天下的鸡随着鸣叫。这两句极写山势之高。 〔迷花句〕在花丛中迷了路,正倚靠着石头找路时,天色忽然变暗了。暝,暗。 〔熊咆二句〕咆,咆哮,猛兽的吼声。吟,龙的叫声。殷,原意为盛大,引申作充塞解。兮,助词,就是现代口语中的“啊”字。这是说熊和龙的叫声,使得深林高山都为之战栗惊骇。 〔云青二句〕澹(dàn)澹,水流动貌。“脚著”句起到此,都是写山,以下写洞。 〔列缺二句〕列缺,电光。霹雳,雷声。这是说忽然闪电打雷,连小山也给震崩了。 〔洞天〕仙人所住的洞府。 〔扉(fēi)〕门。 〔訇(hōng)然〕大声。 〔青冥二句〕青冥,青色的天空。金银台,仙人住的楼台。从此以下六句都是写石门开后,所见洞天中情景。 〔云之君〕即云中君,云神。 〔鼓〕这里作弹奏解。 〔如麻〕形容多。
以上写梦游天姥所见到的奇情幻景。山中晴朗之景、阴霾之景与洞中之景,共分三层写之。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悸(jì)〕心惊。 〔恍〕忽然。 〔觉〕醒。 〔世间二句〕是说从古以来,万事万物都像水向东流逝,人世间的作乐也是这样。这两句是倒文,按照思维顺序,“古来”句应在前。
以上写惊醒的情形和醒后的感想。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且放二句〕古乐府《长歌行》:“仙人骑白鹿。”这里说在山中养着白鹿,准备随时骑走,游历名山,也就包含有访道求仙的意思在内,与上文梦见仙人相应。须行,要走。 〔摧眉〕犹言低眉,和扬眉相对。 〔折腰〕弯腰,恭敬的样子。
〔事〕这里作侍奉解。 〔权贵〕有权势的贵人。
以上向友人送别,并表明自己即将归隐,游览各地名山。
这篇诗是作者在天宝初年由东鲁南游吴越时,和某些友人分别时写给他们的,但主要用意并不在留别,而在借梦游天姥的描写来发抒自己奇妙的幻想和高旷的情怀。“诗境虽奇,脉理极细”(沈德潜语)。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诗人无可比拟的丰富想象和惊人的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