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今上句〕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从夔州东下,冬天流浪到了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市),初次登上岳阳楼。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是登览胜地。 〔吴楚二句〕我国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各省,战国时为吴、楚两国国境,而以江西为大致的分界线。坼(chè),裂开。这是说好像洞庭湖将吴、楚两国在东南坼裂开来了。乾坤,天地。古人认为天地都是元气构成,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重浊下凝者为地。两句极赞湖的宏伟壮阔。 〔老病句〕有,在。作者写此诗时,已五十七岁。他一身是病,乘船出峡以后,沿途漂泊,所以这么说。 〔戎马二句〕戎马,兵马,指战争。关山北,指岳阳以北中原及边塞地区,这些地区和岳阳之间隔着关塞山陵。凭,倚。轩,敞厅,这里指岳阳楼。涕泗,眼泪。据史,大历二年和三年唐朝正连续和入侵的吐蕃作战,同时,国内各地军阀也不断发生混战,局势非常紧张。所以诗人登临之际,想到国家的内忧外患,人民的苦难,自己的流落,感慨万端,不禁流下眼泪来了。

这篇诗先写初次登岳阳楼时所特有的那种“闻名欣识面”(陈师道诗句)的愉快,而以“万方多难此登临”(作者诗句)的感叹作收。前半写景,极其雄浑开阔;后半写情,极其寥落悲哀。境随心转,意到笔随,是艺术创造上极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