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亦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交疏二句〕交疏,交错地刻镂着。结绮,窗格子连结着像丝织品花纹一般。这句是形容窗子做得很细巧玲珑。阿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阶有三层。这句形容楼阁建得精美高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与此同意。 〔弦歌〕以弦乐伴唱,弹唱。 〔谁能二句〕无乃,莫非。春秋时,齐大夫杞梁为齐伐莒,战死。其妻痛哭十天,终于自杀。相传古代有琴曲《杞梁妻叹》乃是她作的。这里是以杞梁妻比阿阁中的歌女,说:“莫非是杞梁妻吧?除了她,谁还能唱出这样悲哀的曲调呢?” 〔清商四句〕清商,乐调名。中曲,乐曲奏到中段。徘徊,这里指乐曲的往复回旋。一弹,弦歌一曲。再三叹,反复咏叹,指乐曲的和声。慷慨,不平的心情。这是写楼外行者听到随风飘散的楼内歌声之后的体会。 〔不惜二句〕是说歌者的内心苦楚不见得特别可痛,使人更加痛苦的倒是她竟找不到一个知音,即能够理解和同情她的内心苦楚的人。 

〔鸿鹄〕一种善飞的大鸟,也可单称鹄。

这篇诗写一位行人偶然从贵人第宅前经过,听到了楼中歌女在弦歌中迸发出来苦情,产生了高度的同情。楼中之女当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楼外的同情者。楼外之人对楼中那位歌女的身世和际遇也一无所知。但通过音乐语言,这位行人却能够深刻地领会到她之所以“苦”,是由于“知音稀”,而这,也正是和自己相同的,于是,一种奇思妙想忽然产生了:如果两个缺少知音,因而感到痛苦的人,能够化为一双鸿鹄,奋翅高飞,岂不好吗?但事实上,以常情论,这位楼外行人所缺少的知音恐怕是在政治方面,而那位楼中歌女所缺少的知音则多数是在爱情方面。需要知音,是所同;而所需要的知音,却不同。“知音稀”之“苦”,既相通而又不同,所以前人曾认为此诗终究是“抚衷徘徊,四顾无侣……空中送情,知向谁是”的凄恻之音。看来处处是同情对方,实质上却归结到哀怜自己,不独哀断沉咽,而且于平易中见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