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黄楼〕元丰元年(1078),苏轼在徐州太守任内,以黄土建大楼于城东门上,名曰黄楼。 〔负山居士〕张仲连的别号。 〔林庐二句〕是说登黄楼虽属傍晚,但无炊烟或雾气,所以林中茅庐,历历在目。由于内城(城)外城(郭)都有积雪,所以觉得一年快完了。 〔云日二句〕注意其“明”字和“进”字的具体性和生动性。上句写日光透过云层,照耀着落在松梢上的雪,是视觉。下句写晚来风力劲猛,已经吹进溪山,是听觉兼触觉。 〔人行二句〕“人行”、“鸟度”,是楼头所见景物,“醉吟”则属诗人自己。 〔不尽二句〕晋王徽之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时,夜雪初停,忽然怀念住在剡(shàn)县(今浙江省嵊州市)的戴逵,就乘小船前往,隔夜才到。但不登门拜访,就回来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两句是说,兴尽了,就未必怀念了,所以自己登楼赏玩雪景,忽然怀念张仲连时,宁可不去访他,以便怀念之情,自然有余不尽。天,犹自然。

此诗前六句写雪后黄楼,后两句寄负山居士。雪后明丽之景,诗人冲淡之怀,如在目前。末二句翻案,谓王之访戴而尽兴,何如己之不访张不尽兴,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