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 陵 行

舂 陵 行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癸卯岁〕即代宗广德元年(763)。 〔漫叟〕作者的别号。 〔授〕朝廷任命。 〔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为汉舂陵县故地,故诗名《舂陵行》。 〔经贼已来〕经过“贼”的蹂躏以后。广德元年冬天,当时称为西原蛮的一个少数民族曾经攻占道州一个多月。称之为“贼”,是对少数民族上层集团残害人民、破坏民族关系的指斥。 〔不胜〕不能担负。 〔符〕古代政府传令或征调将士时用的一种凭证,以玉、铜、竹、木制成,作虎、鱼等形,分为两半,下令和受令的双方各持其一,命令到时,合符以验真伪。 〔牒(dié)〕文书。 〔於戏〕“呜呼”的异体。 〔戾(lì)〕罪过。 〔守官〕忠于职守。 〔安人〕即安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民”字改用“人”字。 〔切责〕严厉地责难。 〔有司〕有所管理的人,官吏的通称。 〔临〕治理。 〔刑法句〕是说(有司)都争先恐后地要(对人民)施加刑法。 〔供给〕指应当交纳的军国所需财物。 〔征敛〕征,征收。敛,聚敛。指对人民的勒索、搜刮。 〔遗人〕劫后留下的百姓。 〔大族句〕单,指人丁稀少。羸(léi),身体衰弱。大族命运如此,小家可知。 〔出言二句〕讲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走起路来,心想快,脚却快不了。这是描绘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状。 〔邮亭二句〕邮亭,驿站。古制:十里一亭,五里一邮。这是说官府催征,急如星火,传令的人,脚印一个接着一个,像在互相追赶。 〔鬻(yù)〕卖。 〔言发句〕恐怕话一出口,就要出乱子。 〔生资〕生活资料。 〔王官〕皇帝派来的官,朝廷命官。 〔奈何二句〕重(chóng),再。为,语气词。这是说,(人民已经够苦了,)为什么还要再加驱逐,不让他们生存下去呢? 〔安人二句〕是说我奉皇帝的命令来安抚人民,持有符、节作为凭证(节即节旄,见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注)。 〔州县二句〕即序中所说“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 〔逋(bū)缓二句〕即序中所说“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逋,欠交租税。缓,迟交租税。诏令,皇帝的命令。 〔前贤二句〕守分,守本分。恶(wū),何,怎么。这是说古代的贤人都认为做人应当守本分,怎么可以因为怕受祸而改移呢? 〔亦云二句〕守官,尽其职责,守本分。适时,适合时宜。这是作者自白之词,说自己也认为守官为贵,不以适时为能。 〔顾惟二句〕顾惟,惦念。孱(chán)弱者,指被压迫剥削的人民。这是说只要想到人民,就不应当有亏于正直。 〔采国风〕周代有采诗的制度,朝廷在一定时期派行人之官到各地搜采民间诗歌,借以了解政治社会情况,作为施政的参考。采来的诗,按国编排,入乐歌唱,就是《诗经》中的“国风”。

元结,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省鲁山县)人,生于开元十九年(719),死于大历七年(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