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无明珠

合浦无明珠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感讽〕对事物有所感发因而作诗讽刺。 〔合浦二句〕合浦,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汉时,合浦县海滨盛产珍珠,由于地方官拼命搜刮,珍珠蚌都迁走了,以致无珠可采。后来来了一位叫孟尝的好官,革除弊政,不久,蚌又迁了回来。龙洲,龙阳洲的简称,在今湖南省常德市附近。三国吴李衡曾在洲上种了一千株柑橘,称之为千头木奴。参见刘禹锡《伤愚溪》“草圣数行留坏壁”篇注。说“无明珠”、“无木奴”,是指被贪官污吏剥削光了。 〔足知二句〕造化力,大自然的力量。给,满足。使君,见《陌上桑》注。须,需求。这是说上述两个事例,足以使我知道大自然虽然很有力量,能生出各种东西,但也满足不了老爷们的贪欲。 〔越妇二句〕越妇、吴蚕,互文见义。越、吴,即浙江、江苏地区,是我国盛产蚕丝和丝织物的地区。蠕(rú)蠕,动物轻缓爬动的样子。这是说,在吴、越一带,蚕刚刚出来,纺织的时间还早。 〔狞(níng)色〕凶相。 〔虬紫须〕蜷曲得小龙一样的紫黑色的胡须。 〔方板〕写官府文告的木板,方形。 〔书〕文字。 〔焉得句〕怎么会到你家里来。诣(yì),到。 〔牙〕同芽。 〔会待二句〕是说要等到春末,纺车才能缫丝。晏,本指日暮,这里借指季度的末尾。掷(zhì)掉,跳动,这里指转动。 〔具〕安排。 〔黄粱〕一种优质小米。 〔踏飧(sūn)〕飧,晚餐,引申为熟食。踏,嚃的假借字,吞食。踏飧就是饱餐。 〔簿吏〕州里管文簿的小官。

这篇诗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一个普遍的、严酷的事实。诗篇开头指出老天爷也喂不饱这些害人虫,结尾又指出才送走虎、又来了狼,就使得中间的具体描写更其丰满,教读者明确地认识到,这绝不是什么个别现象。